“東齋聽雨爛熳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齋聽雨爛熳睡”全詩
曾宮亭亭隔瑤水,碧瓦瓊榱五云里。
千佛當門無半偈,聲聞未解祖師意。
遍參踏破青鞋底,前樓后閣玲瓏起。
閑客那知如許事,東齋聽雨爛熳睡。
覺來一轉聊布施,普請云堂來擬議。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天童三閣》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天童三閣》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松蘿冪天墮空翠,
迎面風香三十里。
曾宮亭亭隔瑤水,
碧瓦瓊榱五云里。
千佛當門無半偈,
聲聞未解祖師意。
遍參踏破青鞋底,
前樓后閣玲瓏起。
閑客那知如許事,
東齋聽雨爛熳睡。
覺來一轉聊布施,
普請云堂來擬議。
中文譯文:
松蘿覆蓋著高聳入云的山峰,使得它們呈現出碧綠的色彩;
微風迎面而來,帶來花草的香氣,傳到三十里之外。
有一座廟宇,高聳如亭子,橫跨在瑤池之上;
琉璃瓦和精美的梁柱,猶如在五云之中。
千佛雕像守護在門前,沒有一個禪師的真言被誦讀;
僧侶們聽到佛陀的聲音,卻未能理解祖師的深意。
千萬虔誠的參拜者踏破了青色鞋底,
前樓后閣的建筑巧奪天工,顯得精致而美麗。
閑散的游客們不知道這樣的事情,
他們在東齋聽著雨聲,陶醉在無邊的寧靜中入眠。
醒來后,他們轉而布施行善,
請求云堂的智者們共商議事。
詩意和賞析:
《天童三閣》是范成大的一首描繪佛教寺廟景象的詩詞。詩中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山峰上松蘿蔥蘢的景色,以及微風中花草的香氣。詩人通過描繪廟宇的建筑和佛像的存在,展現了佛教信仰的虔誠和莊嚴。廟宇建筑高聳如亭子,猶如在瑤池之上,琉璃瓦和精美的梁柱則使得廟宇更加美麗壯觀。
然而,詩中也表達了一種諷刺的意味。盡管廟宇中有千佛雕像,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祖師的深意,沒有人能誦讀出真正的禪宗真言。詩人以此暗示,雖然廟宇莊嚴肅穆,但卻有許多人對佛教的真諦缺乏真正的理解,只是盲目地參拜和虔誠。
詩的最后部分描述了閑散的游客們,他們在東齋聽雨,陶醉在寧靜的氛圍中。然而,當他們醒來后,詩人暗示他們應該行善布施,請求智者們共同商議事務。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于人們應該行善積德的期望,以及對于智者們智慧和智謀的贊揚。
總體而言,《天童三閣》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廟宇建筑和人物活動,展現了佛教信仰的景象和人們在其中的行為。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于虔誠與理解的思考,以及對于行善和智慧的呼喚。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意象構建了一個富有禪意和哲思的場景,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東齋聽雨爛熳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tóng sān gé
天童三閣
sōng luó mì tiān duò kōng cuì, yíng miàn fēng xiāng sān shí lǐ.
松蘿冪天墮空翠,迎面風香三十里。
céng gōng tíng tíng gé yáo shuǐ, bì wǎ qióng cuī wǔ yún lǐ.
曾宮亭亭隔瑤水,碧瓦瓊榱五云里。
qiān fú dāng mén wú bàn jì, shēng wén wèi jiě zǔ shī yì.
千佛當門無半偈,聲聞未解祖師意。
biàn cān tà pò qīng xié dǐ, qián lóu hòu gé líng lóng qǐ.
遍參踏破青鞋底,前樓后閣玲瓏起。
xián kè nǎ zhī rú xǔ shì, dōng zhāi tīng yǔ làn màn shuì.
閑客那知如許事,東齋聽雨爛熳睡。
jué lái yī zhuǎn liáo bù shī, pǔ qǐng yún táng lái nǐ yì.
覺來一轉聊布施,普請云堂來擬議。
“東齋聽雨爛熳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