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山行九日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日山行九日陰”全詩
梅子弄黃應要雨,不知客路已泥深。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桐廬》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桐廬》
濕云垂野淡疏林,
十日山行九日陰。
梅子弄黃應要雨,
不知客路已泥深。
中文譯文:
雨濕的云垂掛在田野上,稀疏的樹林蒼白而模糊。
連續十天的山行,九天都是陰天。
梅子變黃預示著即將下雨,
不知道作客的路已經變得泥濘而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桐廬》是宋代詩人范成大所作,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氣候變化,以及旅行中的困境,表達了一種無奈和不安的情緒。
詩中描繪了濕云垂掛在田野上,樹林蒼白稀疏的景象,給人一種淡雅而凄涼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連續十天的山行,九天都是陰天,暗示了旅行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天氣變化的觀察和對旅行路途的無知。梅子變黃往往是下雨的預兆,但詩人并不知道客路已經變得泥濘而深,意味著他無法預料旅途的艱辛和困境。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氣候變化的描繪,以及旅行中的困境,抒發了詩人的無奈和不安之情。它展現了人在旅途中面對自然力量和未知情況時的無助感,同時也反映了對旅行經歷的思考和感慨。
“十日山行九日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lú
桐廬
shī yún chuí yě dàn shū lín, shí rì shān xíng jiǔ rì yīn.
濕云垂野淡疏林,十日山行九日陰。
méi zǐ nòng huáng yīng yào yǔ, bù zhī kè lù yǐ ní shēn.
梅子弄黃應要雨,不知客路已泥深。
“十日山行九日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