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鱗麴塵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鱗鱗麴塵水”全詩
朝陽相發揮,光景艷孔翠。
寧聞雙溪號,但見縠紋細。
神魚不謀食,終日印潭底。
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收藏更傳寶,一笑落第二。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寶現溪》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寶現溪》
粲粲罨畫沙,
鱗鱗麴塵水。
朝陽相發揮,
光景艷孔翠。
寧聞雙溪號,
但見縠紋細。
神魚不謀食,
終日印潭底。
躍珠本具眼,
聊共阿師戲。
收藏更傳寶,
一笑落第二。
中文譯文:
燦爛明亮的畫沙,
鱗鱗的麴塵水。
旭日相互輝映,
光景美麗如孔雀羽毛。
寧愿不聽到雙溪的喧囂聲,
只看到細微的漣漪。
神魚不謀求食物,
整日潛藏在潭底。
躍起的珍珠本有雙眼,
與阿師一起嬉戲。
收藏的寶物更為珍貴,
一笑之間卻失去了第二名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寶現溪》。詩中以寶現溪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清新而美麗的景象。
首兩句描述了明亮的畫沙和麴塵水,通過形容詞"粲粲"和"鱗鱗",展現出水面的明亮和波紋的細膩。接下來的兩句以"朝陽"和"光景艷孔翠"表達了旭日冉冉升起時的壯麗景色,將自然的美與寶現溪的景致相結合。
下半部分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對寶現溪的偏愛,寧愿不去聽溪水的聲音,只觀賞細微的紋理,展示了詩人對寶現溪的細致觀察和追求細節之美的態度。接著,描繪了潭底的神魚不謀求食物,象征了它們對于寶現溪這個美好環境的珍愛,且不受外界物質誘惑的純真態度。
最后兩句以"躍珠"和"阿師"為象征,表達了寶物的珍貴和與阿師的互動,傳遞了詩人對于寶物的珍藏和珍視之情。最后一句以"一笑落第二"的形象描述了對于珍貴事物的追求和對名次的不重視,強調了寶物的珍貴遠勝過名次。整首詩以寶現溪為背景,通過景物描寫和象征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珍貴事物的態度。
“鱗鱗麴塵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o xiàn xī
寶現溪
càn càn yǎn huà shā, lín lín qū chén shuǐ.
粲粲罨畫沙,鱗鱗麴塵水。
zhāo yáng xiāng fā huī, guāng jǐng yàn kǒng cuì.
朝陽相發揮,光景艷孔翠。
níng wén shuāng xī hào, dàn jiàn hú wén xì.
寧聞雙溪號,但見縠紋細。
shén yú bù móu shí, zhōng rì yìn tán dǐ.
神魚不謀食,終日印潭底。
yuè zhū běn jù yǎn, liáo gòng ā shī xì.
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shōu cáng gèng chuán bǎo, yī xiào luò dì èr.
收藏更傳寶,一笑落第二。
“鱗鱗麴塵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