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境心安是故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即境心安是故廬”全詩
雨滋巖桂重堆粟,風折庭蕉又獻書。
逋客解蘭思婉娩,先生彈鋏厭清虛。
一塵不立渾輸我,即境心安是故廬。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次韻宗偉、溫伯》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宗偉、溫伯》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冉冉流光迫歲余,
青林日夜向人疏。
雨滋巖桂重堆粟,
風折庭蕉又獻書。
逋客解蘭思婉娩,
先生彈鋏厭清虛。
一塵不立渾輸我,
即境心安是故廬。
中文譯文:
緩緩流動的光芒逼近歲月尾聲,
青色的林木日夜向人們稀疏。
雨水滋潤著山中的桂花,重重堆積著谷糧,
風折斷庭院里的蕉樹,又有人獻上書信。
漂泊的客人解讀著蘭花,思念著溫柔和美好,
先生彈奏著鋏琴,對于虛幻世界感到厭倦。
一絲塵埃都不停留,完全輸掉了我自己,
在這個境地中,心靈得到安寧,就是歸屬的家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流光迫近歲月末尾的景象為開篇,描繪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逝去。青林日夜向人疏,表達了時光的推移和事物的變遷,暗示著人事已非,時光不停。
接著,詩人以雨滋潤巖桂、庭院蕉樹的景象,表達了自然界中的生機和繁榮。雨水滋潤山中的桂花,使其更加茂盛,堆積的糧食象征著豐收的喜悅。然而,風折庭院中的蕉樹,又表達了人事無常、世事變遷的意味。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以逋客解讀蘭花、先生彈奏鋏琴的形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逋客解讀蘭花,表達了對溫柔和美好的思念;先生彈奏鋏琴,對于虛幻世界感到厭倦。這些形象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對于真實與美好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境。一塵不立渾輸我,表示詩人不受塵世的紛擾,心境純凈;即境心安是故廬,說明在這樣的境地中,詩人的心靈得到了安寧,宛如歸屬的家園。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世事無常的思考,同時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內心安寧的追求。整首詩意蘊含深沉,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即境心安是故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ōng wěi wēn bó
次韻宗偉、溫伯
rǎn rǎn liú guāng pò suì yú, qīng lín rì yè xiàng rén shū.
冉冉流光迫歲余,青林日夜向人疏。
yǔ zī yán guì zhòng duī sù, fēng zhé tíng jiāo yòu xiàn shū.
雨滋巖桂重堆粟,風折庭蕉又獻書。
bū kè jiě lán sī wǎn wǎn, xiān shēng dàn jiá yàn qīng xū.
逋客解蘭思婉娩,先生彈鋏厭清虛。
yī chén bù lì hún shū wǒ, jí jìng xīn ān shì gù lú.
一塵不立渾輸我,即境心安是故廬。
“即境心安是故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