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筒小費名田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黍筒小費名田課”全詩
笑倩艾人看外戶,北窗深處詠歸來。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三首》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黍筒小費名田課,
昌歜多浮樂圣杯。
笑倩艾人看外戶,
北窗深處詠歸來。
中文譯文:
黍筒小費名田課,
玲瓏的竹筒里盛滿黍米,
象征著尊貴的土地。
昌歜多浮樂圣杯。
端午節的鐘聲清脆悅耳,
歡樂的氛圍彌漫在圣杯中。
笑倩艾人看外戶,
童子們在門外嬉笑打鬧,
愉快地觀看著。
北窗深處詠歸來。
北邊的窗戶深深地倚在墻角,
從那里傳來歡樂的歸程之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范成大為代表兒童寫的端午節詩歌。詩中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端午節的歡樂氛圍和兒童們的活潑可愛。黍筒象征著豐收的農田,代表著富饒和尊貴的土地,體現了農耕文化中對豐收的向往和祝福。昌歜多浮樂圣杯,描述了端午節鐘聲的悅耳動人,以及歡樂的氣氛充盈在圣杯之中。笑倩艾人看外戶,表現了孩子們在端午節玩耍、觀看龍舟比賽的愉快場景。北窗深處詠歸來,描繪了北邊窗戶深深地倚在墻角,從那里傳來歸程的歡樂之歌,意味著端午節的活動即將結束,孩子們將帶著歡笑和歡樂回家。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端午節的熱鬧場景和兒童的天真快樂,展現了作者對節日的喜愛和對兒童的關懷。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的表達,使讀者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歡樂氛圍和兒童的快樂心情,同時也啟發人們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和對兒童成長的關注。
“黍筒小費名田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ér tóng zuò duān wǔ tiē mén shī sān shǒu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三首
shǔ tǒng xiǎo fèi míng tián kè, chāng chù duō fú lè shèng bēi.
黍筒小費名田課,昌歜多浮樂圣杯。
xiào qiàn ài rén kàn wài hù, běi chuāng shēn chù yǒng guī lái.
笑倩艾人看外戶,北窗深處詠歸來。
“黍筒小費名田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