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鞍莫問塵多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據鞍莫問塵多少”全詩
據鞍莫問塵多少,馬耳冥蒙不見尖。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灰洞》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灰洞》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灰洞
塞北風沙漲帽檐,
路經灰洞十分添。
據鞍莫問塵多少,
馬耳冥蒙不見尖。
中文譯文:
在塞北,風沙使帽檐隆起,
行經灰色的洞穴增添了許多。
不要問鞍上的塵埃有多少,
馬耳朵被塵沙遮蔽,看不見前方的尖頂。
詩意:
《灰洞》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邊陲的風沙景象。詩人范成大通過塞北的風沙和灰洞的描繪,表達了邊疆地區荒涼、艱苦的環境。風沙彌漫,使得帽檐隆起,路經灰洞時,更加增添了蒼涼的氣息。詩中提到的鞍上的塵埃和馬耳朵被塵沙遮蔽,暗示了旅途的辛苦和艱難,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難以看清前方的情景。
賞析:
《灰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北方邊陲的惡劣自然環境,通過景物的描寫傳遞了一種荒涼和辛酸的情感。風沙彌漫的畫面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景象,仿佛身臨其境。詩中對塵埃和馬耳朵的描寫,增加了詩意的層次,表達了旅途的艱辛和在極端環境下的無奈。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邊疆地區的艱苦和無奈,展現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深刻感悟。
“據鞍莫問塵多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ī dòng
灰洞
sài běi fēng shā zhǎng mào yán, lù jīng huī dòng shí fēn tiān.
塞北風沙漲帽檐,路經灰洞十分添。
jù ān mò wèn chén duō shǎo, mǎ ěr míng méng bú jiàn jiān.
據鞍莫問塵多少,馬耳冥蒙不見尖。
“據鞍莫問塵多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