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亦念幽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頗亦念幽獨”全詩
芳草徑寸姿,中有不勝綠。
萋萋路傍情,頗亦念幽獨。
驅馬去不顧,斷腸招隱曲。
分類: 芳草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湘潭道中詠芳草》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湘潭道中詠芳草》
積雨條然晴,
秀野若新沐。
芳草徑寸姿,
中有不勝綠。
萋萋路傍情,
頗亦念幽獨。
驅馬去不顧,
斷腸招隱曲。
中文譯文:
雨水積聚后漸漸晴朗,
美麗的原野仿佛煥然一新。
芳草在小徑上展現出婀娜姿態,
其中的綠色無法勝過。
郁郁蔥蔥的路旁情景,
也勾起了幽靜和孤獨的思緒。
驅馬離去,不再顧及,
心如斷腸,尋求隱秘的曲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湘潭道中詠芳草》。詩人通過描繪雨過天晴后的湘潭道路,表達了對自然景致的贊美和對幽靜孤獨之情的思念。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雨過天晴后的美麗景色,用詞簡練而形象地表達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生機。接著,詩人將目光轉向芳草小徑,贊美其婀娜多姿,綠意盎然,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以萋萋蔥蔥的路旁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他借景抒發了對幽靜和孤獨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他內心深處的追求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驅馬離去的決絕態度,他不再顧及世俗的紛擾,心如斷腸,尋求一條隱秘的曲徑。這些詩句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內心世界的向往,展現了他追求隱逸生活的情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現了對自由、寧靜和幽靜生活的向往,體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美的贊美。
“頗亦念幽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tán dào zhōng yǒng fāng cǎo
湘潭道中詠芳草
jī yǔ tiáo rán qíng, xiù yě ruò xīn mù.
積雨條然晴,秀野若新沐。
fāng cǎo jìng cùn zī, zhōng yǒu bù shèng lǜ.
芳草徑寸姿,中有不勝綠。
qī qī lù bàng qíng, pō yì niàn yōu dú.
萋萋路傍情,頗亦念幽獨。
qū mǎ qù bù gù, duàn cháng zhāo yǐn qū.
驅馬去不顧,斷腸招隱曲。
“頗亦念幽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