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天祿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入校天祿書”全詩
但說若稽古,言猶三萬余。
來者轉相祖,詞林日凋疏。
稍喜績溪令,入校天祿書。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次韻邢敦夫秋懷十首》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邢敦夫秋懷十首》
作者:秦觀
朝代:宋代
湯湯辟癰流,
中有學子居。
但說若稽古,
言猶三萬余。
來者轉相祖,
詞林日凋疏。
稍喜績溪令,
入校天祿書。
中文譯文:
滔滔之水排開惡瘡流,
其中有一位學子居住。
只是說起古人的事跡,
言辭仍然多達三萬余。
后來的人們轉變為古人的祖先,
文采之林日漸凋謝稀疏。
稍稍欣喜的是績溪的官員,
受到皇帝的恩寵,被聘為天祿的官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秦觀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以自己的思考和感慨為主題的詩作。詩中通過描繪汩汩流動的水排開惡瘡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歲月滄桑的思考。其中,提到有一位學子居住在水流之中,這暗示了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才俊在時代的洪流中崛起。
接下來,詩人談到了對古人的思考和敬仰,他認為古人的事跡和言辭堆積如山,數量多達三萬余,這是對古代文化底蘊的贊嘆和敬重。然而,時光流轉,后來的人們轉變為古人的祖先,而文采之林(指文人墨客)卻日漸凋敝,這可能是對當時文壇的失望和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擔憂。
最后,詩人稍稍欣喜地提到了績溪令(指績溪縣的官員),他因為得到皇帝的寵幸,被任命為天祿書院的官職。這可能是詩人對個人的一點安慰和對官場的一些觸動。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處境的思考,同時也抒發了對古人和傳統文化的敬仰之情。
“入校天祿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íng dūn fū qiū huái shí shǒu
次韻邢敦夫秋懷十首
shāng shāng pì yōng liú, zhōng yǒu xué zǐ jū.
湯湯辟癰流,中有學子居。
dàn shuō ruò jī gǔ, yán yóu sān wàn yú.
但說若稽古,言猶三萬余。
lái zhě zhuǎn xiāng zǔ, cí lín rì diāo shū.
來者轉相祖,詞林日凋疏。
shāo xǐ jī xī lìng, rù xiào tiān lù shū.
稍喜績溪令,入校天祿書。
“入校天祿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