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陌上蠶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柔桑陌上蠶生”全詩
騎火須防花月暗,玉唾長攜彩筆行。
隔墻人笑聲。
莫說弓刀事業,依然詩酒功名。
千載圖中今古事,萬石溪頭長短亭。
小塘風浪平。
分類: 破陣子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破陣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破陣子·宿麥畦中雉鷕》
宿麥畦中雉鷕,
柔桑陌上蠶生。
騎火須防花月暗,
玉唾長攜彩筆行。
隔墻人笑聲。
莫說弓刀事業,
依然詩酒功名。
千載圖中今古事,
萬石溪頭長短亭。
小塘風浪平。
中文譯文:
在宿麥田間,雉鷕歸巢,
柔軟的桑樹下,蠶兒萌生。
騎馬火速,要小心花月的干擾,
玉唾長掛,隨身攜帶彩筆行走。
隔著圍墻傳來人們的笑聲。
不要提弓刀的事業,
依然追求詩酒和功名。
千年的歷史在圖畫中展現,
萬石溪頭有一座長短亭。
小塘中的風浪平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破陣子·宿麥畦中雉鷕》。詩人以宿麥田間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樸實而又富有哲理的畫面。
詩中的雉鷕歸巢、蠶兒萌生,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輪回循環。騎馬者在追求前進的過程中,要小心花月的干擾,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忠告。
玉唾長掛,彩筆隨身攜帶,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執著和堅持。隔墻傳來的人們的笑聲,或許是詩人對他人對自己的詩詞創作的嘲笑與不理解,但詩人并不在意,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不愿提及弓刀事業,仍舊追求詩酒和功名的態度。他認為詩酒和功名才是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標。
最后,詩人用圖畫和萬石溪頭的長短亭來表達千年來歷史的變遷和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而小塘中的風浪平靜則映襯出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淡泊。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人事、志向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和對詩酒的追求,以及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
“柔桑陌上蠶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ò zhèn zi
破陣子
sù mài qí zhōng zhì yǎo, róu sāng mò shàng cán shēng.
宿麥畦中雉鷕,柔桑陌上蠶生。
qí huǒ xū fáng huā yuè àn, yù tuò zhǎng xié cǎi bǐ xíng.
騎火須防花月暗,玉唾長攜彩筆行。
gé qiáng rén xiào shēng.
隔墻人笑聲。
mò shuō gōng dāo shì yè, yī rán shī jiǔ gōng míng.
莫說弓刀事業,依然詩酒功名。
qiān zǎi tú zhōng jīn gǔ shì, wàn dàn xī tóu cháng duǎn tíng.
千載圖中今古事,萬石溪頭長短亭。
xiǎo táng fēng làng píng.
小塘風浪平。
“柔桑陌上蠶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