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坐斷東南戰未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斷東南戰未休”出自宋代辛棄疾的《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坐斷東南戰未休”全詩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頭像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注釋】:
      ①此為出守京口時所作。  與上篇作于同時同地,同一懷古情懷,但體制不一,手法各異。前者慢詞,以疊層鋪敘、縱橫議論見長,后者小令,以簡潔明快、自作問答、巧用古語取勝。此詞上下兩結,一借杜詩以眼前景結,一用操語以議論作收,俱水到渠成,渾然天成。尤其下片結拍三句化用曹操語意,一氣而下,對答如流,倍見功力。
      ②“何處”兩句:縱目環視,樓頭山水風光無限,但中原故國何在?按:此兩句倒裝句法。神州:指淪陷的北方。
      ③“千古”三句:感嘆古今興亡無盡無休,猶如眼前江水滾滾東流。悠悠:迢迢不斷貌。不盡長江滾滾流: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④“年少”兩句:贊美孫權少年英雄獨霸江東,稱雄一時。按:孫權十九歲即繼承父兄基業,故言“年少”。兜鍪(dōumóu都謀):頭盔,代指兵士。萬兜鍪,猶言千軍萬馬。坐斷:占據。
      ⑤“天下”三句:謂當時能與孫權匹敵稱雄者,惟曹操和劉備。英雄曹劉:《三國志·蜀先主傳》載,曹操曾與劉備論天下英雄,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劉備)與操耳,本初(指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后《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即據此。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志·孫權傳》注引《吳歷》云:曹操嘗與孫權對壘,“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指劉琮)若豚犬(豬狗)耳。’”孫仲謀:孫權字仲謀。
    -----------轉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稼軒在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 ,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極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 ,曾演出多少驚天動地的歷史戲劇啊 !北固樓的“滿眼風光 ”,那壯麗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隱隱彌漫著歷史的煙云,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
    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千古多少興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詞人胸中倒來倒去的不盡愁思和感慨,又何嘗不似這長流不息的江水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想當年,在這江防戰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國時代的孫權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他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里一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 ,“年少”而敢于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不斷壯大。而他之“坐斷東南 ”,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祿無能、懦怯茍安。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請人們注意 :“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 。”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我們知道,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比曹、劉強。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也!這種用心,更于篇末見意。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 ,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于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于那種不戰而請降的懦夫,若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為敵人恥笑辱罵,這不就是歷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顏事仇的缺乏骨氣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運嗎!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讀者自己去聯想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后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臺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后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你不信么?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
    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于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 ,“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現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嘆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坐斷東南戰未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dēng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yǒu huái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hé chǔ wàng shén zhōu, mǎn yǎn fēng guāng běi gù lóu.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qiān gǔ xīng wáng duō shǎo shì,
    千古興亡多少事,
    yōu yōu,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iú.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nián shào wàn dōu móu, 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tiān xià yīng xióng shuí dí shǒu?
    天下英雄誰敵手?
    cáo liú, 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坐斷東南戰未休”平仄韻腳

    拼音: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相關詩句

    “坐斷東南戰未休”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此詞約作于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1]? [2]
    南鄉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有單調、雙調兩體。此詞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 “坐斷東南戰未休”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坐斷東南戰未休”出自辛棄疾的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