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愁獨自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管人愁獨自圓”全詩
變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
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分類: 南鄉子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南鄉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南鄉子·欹枕艫聲邊》
欹枕艫聲邊,
貪聽咿啞聒醉眠。
變作笙歌花底去,
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
欲說還休夢已闌。
只記埋冤前夜月,
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南鄉子·欹枕艫聲邊》。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離別后的思念之情。
首兩句描述了詩人枕著斜枕,船聲在耳邊響起,他沉醉在這咿啞的聲音中,渴望著睡眠。接著,詩人用變換的手法,將這船聲變成了笙歌聲和花下的景象。雖然現實中發生了變化,但詩人的眼前仍然浮現出翠綠的袖子。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與心愛的人分別后,他們各自的眉梢尖兒,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又不愿開口,夢已經結束。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了埋怨的前夜明亮的月光,他們彼此相視,不管他人的憂愁,只關注著自己內心的圓滿。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表達了離別后的思念之情,通過船聲、笙歌、花底和翠袖等意象,將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展現出來。詩中還融入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情侶之間默契和寧靜的追求。這首詩在詞章、意境和情感的表達上都具有辛棄疾的獨特風格,展示了他對愛情和離別的深刻思考。
“不管人愁獨自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南鄉子
yī zhěn lú shēng biān, tān tīng yī yǎ guā zuì mián.
欹枕艫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
biàn zuò shēng gē huā dǐ qù, yī rán, cuì xiù yíng yíng zài yǎn qián.
變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bié hòu liǎng méi jiān, yù shuō hái xiū mèng yǐ lán.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
zhǐ jì mái yuān qián yè yuè, xiāng kàn, bù guǎn rén chóu dú zì yuán.
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不管人愁獨自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