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已覺星星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鏡中已覺星星誤”全詩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樓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玉樓春》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
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
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回人遠許多愁,
只在梨花風雨處。
中文譯文:
春光欲留在風前,
春天在城南芳草路。
它未隨著流水漂蕩,
只作為漂浮泥土上的絮。
鏡子里的春光已經顯得暗淡,
人們沒有辜負春天,春天也自負自己。
回想起來,人的離別帶來了很多憂傷,
只有在梨花風雨的地方才能找到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表達了對春天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回憶。詩人通過描繪春光、芳草和飄零的泥土上的絮,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美麗。詩中的春光被鏡子中的星星所誤,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詩人認為人們沒有負了春天,而春天卻依然自負,暗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夢回之時,詩人感受到了遠離故鄉的憂傷,只有在梨花風雨的場景中才能找到心靈的寄托。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眷戀和對人生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緒。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春光與人事相對照,突顯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交融與互動。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鏡中已覺星星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
fēng qián yù quàn chūn guāng zhù, chūn zài chéng nán fāng cǎo lù.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wèi suí liú luò shuǐ biān huā, qiě zuò piāo líng ní shàng xù.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jìng zhōng yǐ jué xīng xīng wù, rén bù fù chūn chūn zì fù.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mèng huí rén yuǎn xǔ duō chóu, zhī zài lí huā fēng yǔ chù.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鏡中已覺星星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