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我分他一半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愧我分他一半香”全詩
東家昨夜梅花發,愧我分他一半香。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和郭逢道韻》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郭逢道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棗樹平生嘆子陽,
里歌雖短意偏長。
東家昨夜梅花發,
愧我分他一半香。
中文譯文:
棗樹平生嘆息子陽,
里歌雖然短小卻意味深長。
昨夜東家梅花盛開,
我感到愧疚將其香氣分贈一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題為《和郭逢道韻》。詩人通過描寫棗樹平生對子陽的嘆息,以及自己與東家分享梅花香氣的情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棗樹平生的嘆息意味著他對子陽的思念和遺憾。這種思念可能是對逝去的時光、失去的友誼或者是他身世的悲傷。棗樹平生的嘆息表達了一種深情和對過去的回憶之情。
其次,詩中提到的“里歌雖短意偏長”,表明詩人用簡短的歌謠表達了復雜而深刻的情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被限制的篇幅內,通過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展現了辛棄疾的詩歌才華。
最后,詩人在詩的結尾提到了東家昨夜梅花開放的場景,并表示愧疚將梅花香氣分贈給東家一半。這種愧疚可能是詩人對自身得到的香氣和美好事物的感激,也可以理解為對他人的關懷和分享之情。這種自省和分享的態度,展示了辛棄疾的胸懷和人文情懷。
總的來說,《和郭逢道韻》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過去的思念、深情的表達,以及對他人的關懷和分享之情。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辛棄疾展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生、情感的思考。這首詩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詩人深沉的思索空間,引發人們對自己與他人關系、人生意義等問題的思考。
“愧我分他一半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guō féng dào yùn
和郭逢道韻
zǎo shù píng shēng tàn zi yáng, lǐ gē suī duǎn yì piān cháng.
棗樹平生嘆子陽,里歌雖短意偏長。
dōng jiā zuó yè méi huā fā, kuì wǒ fēn tā yī bàn xiāng.
東家昨夜梅花發,愧我分他一半香。
“愧我分他一半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