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與牛羊作伴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與牛羊作伴歸”全詩
斜陽草舍迷歸路,卻與牛羊作伴歸。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書停云壁》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停云壁》是辛棄疾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書籍停放在云壁上,
我像堯舜一樣自由地寫詩,
從未因為世俗之物而言論天機。
斜陽下,我在茅屋中迷失了回家的路,
只好與牛羊為伴一同回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由和返璞歸真的向往。他將自己比作傳說中的堯舜,自由地寫作詩詞,不受世俗之物的束縛,不因功名利祿而言論天機。然而,他也意識到在斜陽下,他迷失了回家的路,只能與牛羊為伴一同回歸簡樸自然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辛棄疾對自由和純樸生活的渴望。通過將自己與堯舜相比,他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獨立精神的追求。詩中的斜陽和草舍形象,營造出一種寂靜而迷茫的氛圍,強調了主人公在世俗紛擾中迷失了自我,渴望回歸簡單自然的狀態。最后一句"卻與牛羊作伴歸",表達了他甘愿與牛羊為伴,返璞歸真的決心。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達了對自由和純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功名利祿的反思。辛棄疾以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他對人生追求的真實態度,讓讀者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矛盾與追求。
“卻與牛羊作伴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tíng yún bì
書停云壁
xué zuò yáo fū zì zài shī, hé zēng yīn wù shuō tiān jī.
學作堯夫自在詩,何曾因物說天機。
xié yáng cǎo shè mí guī lù, què yǔ niú yáng zuò bàn guī.
斜陽草舍迷歸路,卻與牛羊作伴歸。
“卻與牛羊作伴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