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索能令酒禁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郭索能令酒禁開”全詩
一水一山十五日,從來能事不相催。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和趙晉臣送糟蟹》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趙晉臣送糟蟹》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間緩急正須才,
郭索能令酒禁開。
一水一山十五日,
從來能事不相催。
詩意:
這首詩以辛棄疾與趙晉臣的離別為背景,表達了對才華人才在人世間的重要性的思考。詩人認為在人間的種種緊迫與急迫之中,才能才智才干是至關重要的。而趙晉臣所具備的能力和才干,能夠打破一切限制,使酒禁得以放開。整首詩通過描繪水和山的景象,暗示了一段長達十五日的旅途,強調了趙晉臣在任何時候都能勝任事務而不受時間的壓迫。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對人才的贊美和思考。詩人通過對趙晉臣的描述,突出了他的能力和才干,將其視為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關鍵。詩中的"郭索"指的是官府的限制和禁令,而"酒禁開"則意味著趙晉臣能夠打破這些限制,以自己的才能來解決問題。詩人通過"一水一山十五日"的描繪,強調了趙晉臣在時間的緊迫下依然能夠從容應對各種事務。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寄托了辛棄疾對人才的崇敬和認可,同時反映了他對人才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的思考。
這首詩表達了辛棄疾對才華與能力的贊美,并強調了才能在人世間的重要性。它通過描繪趙晉臣的能力和才干,表達了他能夠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能力,即使在時間的壓力下也能從容應對。這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展現了辛棄疾對人才的崇敬和對人才價值的思考,同時也提醒人們在面對困境時應該重視和發揮自己的才能。
“郭索能令酒禁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ào jìn chén sòng zāo xiè
和趙晉臣送糟蟹
rén jiān huǎn jí zhèng xū cái, guō suǒ néng lìng jiǔ jìn kāi.
人間緩急正須才,郭索能令酒禁開。
yī shuǐ yī shān shí wǔ rì, cóng lái néng shì bù xiāng cuī.
一水一山十五日,從來能事不相催。
“郭索能令酒禁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