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舉無多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舉無多日”全詩
絕編能自苦,下筆定成章。
不見三公后,空長七尺強。
明年吏部選,梅福更仇香。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聞科詔勉諸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聞科詔勉諸子》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舉無多日,天書已十行。
絕編能自苦,下筆定成章。
不見三公后,空長七尺強。
明年吏部選,梅福更仇香。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辛棄疾對科舉考試的思考和對自己前途的擔憂之情。詩中描繪了秋天舉行科舉考試的情景,作者感慨時間的匆忙,自己準備已經到了第十行的天書。他才華出眾,能夠自我努力,勤奮苦讀,下筆即成文章。然而,他卻沒有得到朝廷官方的認可,沒有獲得官職,空等了很長時間,七尺高的身軀也變得無力。他對明年吏部舉辦的選舉抱有一絲希望,但他深知政治斗爭的殘酷,即使有梅福(指幸運)也會遭遇仇香(指厄運)。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辛棄疾的聰明才智和對科舉制度的思考。他以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苦悶與失落。通過描寫秋天的科舉考試場景,他表達了自己對于時間的緊迫感和努力不懈的態度。他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同時也表達了對朝廷官方的不滿和對官僚體制的痛感。最后幾句則展示了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對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流露出作者的堅毅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時代的敏銳觀察。
“秋舉無多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kē zhào miǎn zhū zǐ
聞科詔勉諸子
qiū jǔ wú duō rì, tiān shū yǐ shí háng.
秋舉無多日,天書已十行。
jué biān néng zì kǔ, xià bǐ dìng chéng zhāng.
絕編能自苦,下筆定成章。
bú jiàn sān gōng hòu, kōng zhǎng qī chǐ qiáng.
不見三公后,空長七尺強。
míng nián lì bù xuǎn, méi fú gèng chóu xiāng.
明年吏部選,梅福更仇香。
“秋舉無多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