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把一杯堂上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把一杯堂上笑”全詩
絕代本無空谷嘆,逢人且覓鎮山詩。
千章古木陰濃處,萬卷藏書讀盡時。
卻把一杯堂上笑,世間多少噉名兒。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真書院經德堂》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玉真書院經德堂》
平生經德幾人知,
莫忘當年兩字師。
絕代本無空谷嘆,
逢人且覓鎮山詩。
千章古木陰濃處,
萬卷藏書讀盡時。
卻把一杯堂上笑,
世間多少噉名兒。
中文譯文:
一生中有幾個人了解我的經歷和品德,
不要忘記當年那位教我兩個字的師傅。
即使在無人知曉的時代,也沒有空虛的嘆息,
遇到人時,我只是尋找安定山的詩作。
在濃蔭的古樹下,有千卷古書,
當我讀盡這萬卷書時。
我會舉起一杯,在堂上開懷大笑,
世間有多少人在爭名奪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作品,描寫了他平生的經歷和成長,以及對書院和文化的思考。詩中表達了對師長和傳統文化的敬重,同時也抒發了對名利的淡泊態度。
第一句表達了辛棄疾的歷史感和對自身經歷的思考,他在平凡中積累了許多品德,但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第二句提到了他的師傅,那位教他兩個字的人,這兩個字可能代表了他人生的指導原則或座右銘。辛棄疾通過提及師傅,表達了對師長的感激和尊敬。
第三句表達了辛棄疾對于時代的無奈,即使是在無人知曉的時代,他也不會陷入空虛的嘆息,而是尋找那些能夠給他安定和慰藉的作品,如安定山的詩作。
第四句描繪了書院的景象,千卷古書和濃蔭的古樹構成了書院的氛圍。辛棄疾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文化和學識的追求。
第五句表達了辛棄疾對于讀書的態度,他表示當他讀盡那萬卷書時,可能會產生的結果。
最后兩句描繪了辛棄疾在書院中舉起一杯,開懷大笑的情景。他對于世間的名利爭奪持有一種淡泊的態度,認為這種爭奪是膚淺和可笑的。
整首詩詞通過辛棄疾自身的經歷和對書院文化的描繪,傳達了他對于師長、傳統文化和名利的思考和態度。同時,詩中的意境和形象描寫也使人感受到了辛棄疾對于內心追求的熱切和追求的堅持。
“卻把一杯堂上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zhēn shū yuàn jīng dé táng
玉真書院經德堂
píng shēng jīng dé jǐ rén zhī, mò wàng dāng nián liǎng zì shī.
平生經德幾人知,莫忘當年兩字師。
jué dài běn wú kōng gǔ tàn, féng rén qiě mì zhèn shān shī.
絕代本無空谷嘆,逢人且覓鎮山詩。
qiān zhāng gǔ mù yīn nóng chù, wàn juǎn cáng shū dú jǐn shí.
千章古木陰濃處,萬卷藏書讀盡時。
què bǎ yī bēi táng shàng xiào, shì jiān duō shǎo dàn míng r.
卻把一杯堂上笑,世間多少噉名兒。
“卻把一杯堂上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