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雞未旦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棲雞未旦鳴”全詩
林鳥何預人,嘵嘵欲誰告?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雜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興》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棲雞未旦鳴,
粒食固宜報。
林鳥何預人,
嘵嘵欲誰告?
中文譯文:
雞在黎明前仍未報曉,
它吃了谷物也應該報答。
森林中的鳥兒何必事先通知人類,
它們發出的啾啾聲欲告訴誰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陸游在宋代創作的一首雜興。詩中通過描繪雞和鳥的行為,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
首先,詩中的棲雞指的是清晨還未報曉的雞,它們沒有按時報曉,但它們吃了糧食后卻沒有回報。這可以引申為人們在得到某種恩惠或資源后,是否能夠適時回報,表達出一種責任感和感恩之情。
其次,詩中的林鳥并不事先通知人類,它們發出的啾啾聲似乎有一種欲告知的意愿。這提醒人們應當更加留心自然界的聲音和信息,不僅僅關注自己的生活和利益,而是要與自然界保持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了自然界中的鳥類行為,反映了陸游對于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通過觀察和思考自然界的現象,詩人呼吁人們應當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這首詩詞通過簡短的表達,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啟示人們要保持謙遜和感恩之心,與自然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關注自然的聲音與信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棲雞未旦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qī jī wèi dàn míng, lì shí gù yí bào.
棲雞未旦鳴,粒食固宜報。
lín niǎo hé yù rén, xiāo xiāo yù shuí gào?
林鳥何預人,嘵嘵欲誰告?
“棲雞未旦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