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霽皆有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霽皆有符”全詩
人能謹察之,豈有倉卒虞。
哀哉不知此,雖悔良難圖。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雜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感》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一氣不遽變,雨霽皆有符;
死非一旦至,小疾為前驅。
人能謹察之,豈有倉卒虞。
哀哉不知此,雖悔良難圖。
中文譯文:
不要急于改變,雨后的晴空也有其征兆;
死亡不會突然降臨,輕微的疾病是預兆。
人們能夠仔細觀察,又何必擔心匆忙的事情呢。
可悲啊,不知道這一點,即使后悔也難以改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在宋代創作的一首雜感之作。詩中通過對生活中的變化和人們對待疾病和死亡的態度進行思考和反思。
首先,詩人表達了一種對于變化的態度,他告誡人們不要急于做出改變,因為一切變化都有其征兆和跡象,就像雨過天晴之后的明朗天空一樣,表明了事情的轉機即將到來。
接著,詩人談到了死亡的問題。他認為死亡不會突然降臨,而是通過一些輕微的疾病和不適來提醒人們,預示著死亡的到來。因此,他呼吁人們要謹慎對待這些小疾病,不要因為它們而驚慌失措。
最后,詩人對人們對待變化和疾病的態度表示遺憾和憂傷。他認為人們對于變化和疾病缺乏足夠的覺察,沒有認識到其中的規律和征兆,因此即使后悔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中變化和死亡的深刻思考。通過對于觀察和反思的呼喚,他希望人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洞察生活中的變化,以及對待疾病和死亡的態度,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后悔。這首詩啟示人們要以一種冷靜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化,以及對待疾病和死亡,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雨霽皆有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gǎn
雜感
yī qì bù jù biàn, yǔ jì jiē yǒu fú sǐ fēi yī dàn zhì, xiǎo jí wèi qián qū.
一氣不遽變,雨霽皆有符;死非一旦至,小疾為前驅。
rén néng jǐn chá zhī, qǐ yǒu cāng cù yú.
人能謹察之,豈有倉卒虞。
āi zāi bù zhī cǐ, suī huǐ liáng nán tú.
哀哉不知此,雖悔良難圖。
“雨霽皆有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