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半落左耳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牙齒半落左耳聾”全詩
萬里飛蓬映天過,孤城樹羽揚風直。
江濤簸岸黃沙走,云雪埋山蒼兕吼。
君不見夔子之國杜陵翁,牙齒半落左耳聾。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復陰》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陰》中文譯文:寒冬里陰氣重重聚集,昨天晴朗,今天卻黑暗。萬里飄飛的蒲葦在天空中飛過,孤城里的樹干被風吹得嗖嗖直響。江水驚濤拍打著岸邊的黃沙,云雪覆蓋著山巔,蒼兕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聲。難道您不知道唐朝時期的夔子(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夔牛”,是一種兇猛的神獸)所居住的地方叫做杜陵嗎?現在那里的老人齒落一半,左耳也變得聾了。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于歲月變遷的思考。詩中描述了冬天的氣候陰冷凝重,昔日晴朗如晝的今天卻沉沉黑暗,反映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同時,詩中的萬里飛蓬、孤城樹羽等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象,暗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夔子和杜陵翁,通過描寫夔子之國現在的狀況,以及杜陵翁的老態,從中展示了歲月無情的侵蝕和老去的無奈感。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載體,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感嘆和思考,體現了人類在大自然和時間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感。
“牙齒半落左耳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yīn
復陰
fāng dōng hé dá xuán yīn sāi, zuó rì wǎn qíng jīn rì hēi.
方冬合沓玄陰塞,昨日晚晴今日黑。
wàn lǐ fēi péng yìng tiān guò,
萬里飛蓬映天過,
gū chéng shù yǔ yáng fēng zhí.
孤城樹羽揚風直。
jiāng tāo bǒ àn huáng shā zǒu, yún xuě mái shān cāng sì hǒu.
江濤簸岸黃沙走,云雪埋山蒼兕吼。
jūn bú jiàn kuí zi zhī guó dù líng wēng, yá chǐ bàn luò zuǒ ěr lóng.
君不見夔子之國杜陵翁,牙齒半落左耳聾。
“牙齒半落左耳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