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畝煙蕪過半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畝煙蕪過半生”全詩
舂炊不繼兒啼飯,烹飪無方客絮羹。
游宦人間身愈困,讀書燈下目幾盲。
退之已老當更事,猶向時人說善鳴。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寓嘆》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寓嘆》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五畝煙蕪過半生,
還山自笑又躬耕。
舂炊不繼兒啼飯,
烹飪無方客絮羹。
游宦人間身愈困,
讀書燈下目幾盲。
退之已老當更事,
猶向時人說善鳴。
中文譯文:
五畝煙蕪過半生,
我仍然勤勞地耕種著山野。
舂米不再有兒女哭著要吃飯,
烹飪技術也不高明,只能做出粗糙的飯菜。
在人世間閑游的生活使我越發困苦,
讀書的時候,燈光下我的視力已經模糊。
我已經老去,應該退隱山林,安心從事自己的事業,
然而,我仍然向當代人們傳授美好的鳴叫之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的自述詩,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境遇,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自身處境的感慨和思考。
陸游以五畝煙蕪(意指破敗、荒蕪的土地)來象征自己度過了大半生的艱辛和勞苦。他自嘲地說,雖然重新回到山野生活,但他仍然以耕種為生,沒有擺脫世俗的紛擾。
詩中提到了舂炊和烹飪,這些細節描寫顯示出作者的生活樸素和自給自足的狀態。舂炊不繼兒啼飯表明他沒有兒女,沒有家庭的牽絆,而烹飪無方客絮羹則暗示他的烹飪技術粗糙,生活簡單。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在游宦生活中的困苦和讀書的不易。游宦人間身愈困,表達了他在世俗之間的漂泊和困頓。讀書燈下目幾盲,則揭示了長時間讀書對他視力的傷害,也可理解為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他對時代的局限和自身的無奈感到迷茫。
最后兩句詩是作者的反思和呼應。他認識到自己已經老去,應該退隱山林,不再與世俗紛擾。然而,他仍然希望能夠向當代人傳達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讓他們明白善鳴(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主張)的重要性。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身經歷和時代境遇的深思熟慮,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自由與堅守信念的精神。通過對生活瑣碎細節的描寫,作者展示了他對簡樸生活和自我價值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他對時代浮華和功利的審視。整首詩以自身為起點,以個體經驗為突破口,發人深省,展示了陸游獨特的人生觀和文學風格。
“五畝煙蕪過半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tàn
寓嘆
wǔ mǔ yān wú guò bàn shēng, hái shān zì xiào yòu gōng gēng.
五畝煙蕪過半生,還山自笑又躬耕。
chōng chuī bù jì ér tí fàn, pēng rèn wú fāng kè xù gēng.
舂炊不繼兒啼飯,烹飪無方客絮羹。
yóu huàn rén jiān shēn yù kùn, dú shū dēng xià mù jǐ máng.
游宦人間身愈困,讀書燈下目幾盲。
tuì zhī yǐ lǎo dāng gèng shì, yóu xiàng shí rén shuō shàn míng.
退之已老當更事,猶向時人說善鳴。
“五畝煙蕪過半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