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薺糝敵瓊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杯薺糝敵瓊糜”全詩
已分功名非力致,更悲文字與年衰。
端居漸覺從人嬾,熟睡偏於聽雨宜。
自斷歸休君勿怪,一杯薺糝敵瓊糜。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寓嘆》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寓嘆》
荷戈常記壯游時,
齒豁頭童不自知。
已分功名非力致,
更悲文字與年衰。
端居漸覺從人嬾,
熟睡偏於聽雨宜。
自斷歸休君勿怪,
一杯薺糝敵瓊糜。
中文譯文:
背負著戈矛常懷念著年輕時的壯游,
牙齒已磨損,頭發斑白,童年的自我不再知曉。
曾經分散了心力于功名,卻并未取得成就,
更悲哀的是文字與年齡一同衰老。
生活在宅邸中,漸漸感到自己變得懶散,
熟睡時偏好傾聽雨聲,視為宜事。
自愿放棄歸隱,君莫怪責,
只要一杯薺糝,可與瓊糜抗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人陸游的作品,描繪了作者對年華逝去、功名虛空和歲月流轉的感慨與思考。
首句“荷戈常記壯游時”表達了作者懷念年輕時逍遙自在的壯游經歷,背負著戈矛象征著年輕時的豪情壯志。
第二句“齒豁頭童不自知”描述了作者如今的衰老狀態,牙齒已磨損,頭發斑白,說明歲月已經使他變得不再年輕,對童年時的自我已經失去了認知。
接下來兩句“已分功名非力致,更悲文字與年衰”,表達了作者曾經為功名利祿而奮斗,卻未能取得成就,感到悲哀。文字的衰老也象征著作者自身的衰老,歲月對他的侵蝕是無情的。
接著,“端居漸覺從人嬾,熟睡偏於聽雨宜”描繪了作者變得懶散和傾向于宅居的生活狀態。他慢慢地感到自己變得嬾懶,喜歡熟睡時傾聽雨聲,認為這是一種宜人的享受。
最后兩句“自斷歸休君勿怪,一杯薺糝敵瓊糜”表達了作者愿意主動放棄功名與名利,選擇歸隱的心態。他告誡讀者不要責怪他的選擇,只需要一杯薺糝(指簡樸的飲食)就足以與瓊糜(指華麗的飲食)相媲美,表達了作者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陸游對功名虛幻、歲月流轉和生活選擇的思考與感慨,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傳達了一種超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與簡樸的人生態度。
“一杯薺糝敵瓊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tàn
寓嘆
hé gē cháng jì zhuàng yóu shí, chǐ huō tóu tóng bù zì zhī.
荷戈常記壯游時,齒豁頭童不自知。
yǐ fēn gōng míng fēi lì zhì, gèng bēi wén zì yǔ nián shuāi.
已分功名非力致,更悲文字與年衰。
duān jū jiàn jué cóng rén lǎn, shú shuì piān yú tīng yǔ yí.
端居漸覺從人嬾,熟睡偏於聽雨宜。
zì duàn guī xiū jūn wù guài, yī bēi jì sǎn dí qióng mí.
自斷歸休君勿怪,一杯薺糝敵瓊糜。
“一杯薺糝敵瓊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