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穡事傳童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將穡事傳童稚”全詩
不嫌平野蒼茫色,實厭空階點滴聲。
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會當晴。
且將穡事傳童稚,未插秧時正好耕。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雨》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雨》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曉望橫斜映水亭,
暮看飄灑濕簾旌。
不嫌平野蒼茫色,
實厭空階點滴聲。
上策莫如常熟睡,
少安毋躁會當晴。
且將穡事傳童稚,
未插秧時正好耕。
中文譯文:
清晨眺望,斜照水亭,
傍晚觀看,雨濕簾旌。
不嫌平原的蒼茫色彩,
卻厭倦空階上滴水的聲音。
最好的策略是保持常熟的睡眠,
少安毋躁,等待晴天的到來。
將農事交給幼稚的兒童,
在插秧之前正是好好耕作的時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為主題,通過描繪不同時間的雨景,表達了作者對雨的感受和對生活哲理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清晨和傍晚的雨景,水亭和簾旌成為雨的映襯,形成了對比鮮明的畫面。作者用斜照、飄灑來形容雨水,展現了雨的形態和動態,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雨的細膩和美感。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雨的態度。他不嫌棄平原的蒼茫色彩,顯示出對大自然的包容和欣賞。然而,他卻厭倦空階上滴水的聲音,表達了對雨聲的煩躁和不耐。
接下來的兩句詩是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建議。他認為最好的策略是保持常熟的睡眠,少安毋躁,等待晴天的到來。這是一種對生活的豁達和從容,表達了對逆境的應對方式。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將農事交給童稚,提到了農耕的時機。這里既有對農耕工作的重視,也蘊含了對生命的詩意思考。未插秧時正好耕,傳達了一種順應自然規律,把握時機的哲理。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雨為線索,通過對雨景的描繪和對生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對處世態度的思考。同時,通過對雨的描繪和生活的比喻,傳達了一種從容、順應自然的哲理。
“且將穡事傳童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雨
xiǎo wàng héng xié yìng shuǐ tíng, mù kàn piāo sǎ shī lián jīng.
曉望橫斜映水亭,暮看飄灑濕簾旌。
bù xián píng yě cāng máng sè, shí yàn kōng jiē diǎn dī shēng.
不嫌平野蒼茫色,實厭空階點滴聲。
shàng cè mò rú cháng shú shuì, shǎo ān wú zào huì dāng qíng.
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會當晴。
qiě jiāng sè shì chuán tóng zhì, wèi chā yāng shí zhèng hǎo gēng.
且將穡事傳童稚,未插秧時正好耕。
“且將穡事傳童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