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斷幽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來斷幽徑”全詩
麥壟崇朝潤,茆檐徹夜聲。
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
賴有墻陰薺,離離已可烹。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雨》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冬久不雨,
氣濁喜云生。
麥壟崇朝潤,
茆檐徹夜聲。
初來斷幽徑,
漸密雜疏更。
賴有墻陰薺,
離離已可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干旱的秋冬季節,讓人期待已久的雨終于降臨。作者欣喜地看到久旱的天空中出現了云彩,為即將到來的雨水帶來了希望。隨著雨水的降臨,麥田和房檐開始被雨水滋潤,夜晚也充滿了雨滴的聲音。詩中還描繪了初降的雨水打破了幽深小徑的寂靜,逐漸變得密集而雜亂。最后,作者感激墻角的一叢薺菜,因為離離的雨水已經足夠煮菜享用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雨水的降臨,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渴望和喜悅之情。詩人將干旱的秋冬季節與沉悶的氣氛進行對比,突出了雨水帶來的清新和生機。通過描寫麥田和房檐的潤濕以及夜晚雨滴的聲音,詩人創造了一種生動的場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雨水的降臨所帶來的喜悅和寧靜。詩中的"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這句描述,不僅展示了雨水的逐漸增多,也可以被視為對生活的一種寄托和期盼,希望生活能夠逐漸變得豐富多彩。最后,作者以一叢薺菜作為結尾,突出了雨水對于生命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叢簡單的草菜,也能因為雨水的滋潤而茂盛生長。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渴望和對生活希望的表達,給人以希望和喜悅的感覺。
“初來斷幽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雨
qiū dōng jiǔ bù yǔ, qì zhuó xǐ yún shēng.
秋冬久不雨,氣濁喜云生。
mài lǒng chóng cháo rùn, máo yán chè yè shēng.
麥壟崇朝潤,茆檐徹夜聲。
chū lái duàn yōu jìng, jiàn mì zá shū gèng.
初來斷幽徑,漸密雜疏更。
lài yǒu qiáng yīn jì, lí lí yǐ kě pēng.
賴有墻陰薺,離離已可烹。
“初來斷幽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