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雖在漸難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書雖在漸難憑”全詩
敲門惟有徵租吏,好事元無送米僧。
舊俗不還誰復念,古書雖在漸難憑。
平生意氣今如此,惆悵西窗半夜燈!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野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野興》
譯文:
老去癡頑百不能,
非醒非醉日騰騰。
敲門惟有徵租吏,
好事元無送米僧。
舊俗不還誰復念,
古書雖在漸難憑。
平生意氣今如此,
惆悵西窗半夜燈!
詩意和賞析:
《野興》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作品,通過描繪自己老去后的心境和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篇寫到作者老去后的狀況,他感到自己老年時的愚昧和無能,百事都無法做到理想的狀態。接著,他描述了自己在白天時的心情,不是清醒也不是醉酒,內心迷茫不安。
接下來的兩句寫到敲門只有租稅官來,而沒有好事者送米給僧人,反映了社會風氣的墮落和人情淡薄的現象。這種形象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作者對社會變遷的失望和對人心冷漠的感嘆。
接著,詩中提到舊俗不再,沒有人去懷念,古書雖然還在,但越來越難以依賴。這里暗示了傳統文化的衰落和人們對古代智慧的漸漸遺忘,作者對此感到憂慮。
最后兩句描寫了作者平生的志向和意氣,但與現實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感到惆悵和失望。西窗半夜的燈火伴隨著作者的思索,給整首詩營造了一種淡淡的憂愁之感。
《野興》通過對個人和社會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在歲月的沖刷下,傳統價值逐漸被磨滅,社會風氣變得浮躁和冷漠,讓人感到無奈和憂傷。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深入地反映了人們在現實中的迷茫和矛盾,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審美價值。
“古書雖在漸難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xìng
野興
lǎo qù chī wán bǎi bù néng, fēi xǐng fēi zuì rì téng téng.
老去癡頑百不能,非醒非醉日騰騰。
qiāo mén wéi yǒu zhēng zū lì, hǎo shì yuán wú sòng mǐ sēng.
敲門惟有徵租吏,好事元無送米僧。
jiù sú bù hái shuí fù niàn, gǔ shū suī zài jiàn nán píng.
舊俗不還誰復念,古書雖在漸難憑。
píng shēng yì qì jīn rú cǐ, chóu chàng xī chuāng bàn yè dēng!
平生意氣今如此,惆悵西窗半夜燈!
“古書雖在漸難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