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自足掃胡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施行自足掃胡塵”全詩
南州不可無高士,東國何妨有逐臣。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書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書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書感
一是端能服萬人,
施行自足掃胡塵。
南州不可無高士,
東國何妨有逐臣。
中文譯文:
讀書的感悟
首先,正直能夠贏得眾人的敬服,
實踐自足以驅逐胡人的塵埃。
南方的州郡不可沒有高尚的士人,
東方的國家又何妨有追尋功名的臣子。
詩意和賞析:
《書感》是陸游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他對讀書的認識和感悟。
詩中第一句“一是端能服萬人”,表達了正直和高尚的品德能夠贏得廣泛的敬佩和尊重。這里的“端”指的是正直和誠實,作者認為只有具備這種品德的人才能夠得到萬人的服從和敬仰。
第二句“施行自足掃胡塵”,通過“胡塵”這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了讀書學習的力量可以驅散外來的困擾和侵害。作者認為通過實踐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可以清除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和外來的侵略勢力。
接下來的兩句“南州不可無高士,東國何妨有逐臣”,強調了南方的州郡需要有高尚的士人,而東方的國家也需要有追求功名的臣子。這里的“高士”指的是有道德修養和才華的士人,而“逐臣”則指那些追求功名地投身于朝廷的人。通過這兩句詩,作者表達了對社會需要有人才的呼吁,無論是在州郡還是在國家,都需要有具備才德的人來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認識和對社會需要人才的呼喚。通過對正直品德的贊揚和對知識實踐的推崇,作者傳達了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感悟,同時也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施行自足掃胡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gǎn
書感
yī shì duān néng fú wàn rén, shī xíng zì zú sǎo hú chén.
一是端能服萬人,施行自足掃胡塵。
nán zhōu bù kě wú gāo shì, dōng guó hé fáng yǒu zhú chén.
南州不可無高士,東國何妨有逐臣。
“施行自足掃胡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