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今誰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意氣今誰見”全詩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白馬》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馬》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抒發了作者對戰亂帶來的悲痛和無奈之情。
詩中描寫了一匹白馬,從東北地區而來,馬鞍上空空如也,只穿過了一對箭靶。這匹孤單的白馬可憐地承載著主人的愿望和決心,但如今誰能理解他的意志呢?
近期,主將紛爭,無情地屠戮著人民。商於是唐代時期頻繁舉行的商議和商量的意思,這里指的是戰爭。戰亂帶來的是災難和死亡,尸橫遍野,悲痛之情如同冰雹般滂沱不止。
詩中透露出作者對于時局的痛心和無奈,借助白馬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于國家的憂慮和對于戰亂的反思。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百姓在動蕩亂世中所承受的苦難和痛楚,以及對于和平安寧的渴望。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凄婉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于戰爭帶來的痛苦和對于和平的向往。它寓居于個體的遭遇之中,卻又反映出整個社會的不安和無奈。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杜甫深沉的思考和對時代的關切,展現了他作為詩人的責任和擔當。
“意氣今誰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mǎ
白馬
bái mǎ dōng běi lái, kōng ān guàn shuāng jiàn.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kě lián mǎ shàng láng, yì qì jīn shuí jiàn.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jìn shí zhǔ jiàng lù, zhōng yè shāng yú zhàn.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sāng luàn sǐ duō mén, wū hū lèi rú sǎn.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意氣今誰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