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成冢中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皆成冢中塵”全詩
去來四十年,皆成冢中塵;子孫雖或存,敗屋賣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過坐一貧。
我幸未至此,亦復拙謀身,無飯可哺汝,觸目成悲辛。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感遇》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遇》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初居三山,同里數十人,
尊酒相勞苦,言辭亦諄諄。
去來四十年,皆成冢中塵;
子孫雖或存,敗屋賣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過坐一貧。
我幸未至此,亦復拙謀身,
無飯可哺汝,觸目成悲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陸游對自己的生活境遇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描繪了作者初來到一個山區,與數十位同鄉相聚,大家相互款待,言辭親切。然而,四十年過去了,他們都已經化為塵土,只剩下子孫后代,而他們的房屋也被賣掉當柴燒。作者感嘆這些人的命運,認為他們并沒有犯下什么罪過,只是因為貧窮而受苦。作者慶幸自己沒有陷入這樣的境地,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無法提供飯食給親人,這讓他感到悲傷和辛酸。
賞析:
《感遇》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對比自己與同鄉的命運,展現了作者對貧窮和艱辛生活的深刻體驗。詩人通過描繪同鄉的境遇,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命運的無奈和憤慨。同時,詩人也通過自省,意識到自己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相對于同鄉來說還算幸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觸動,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皆成冢中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ù
感遇
wǒ chū jū sān shān, tóng lǐ shù shí rén, zūn jiǔ xiāng láo kǔ, yán cí yì zhūn zhūn.
我初居三山,同里數十人,尊酒相勞苦,言辭亦諄諄。
qù lái sì shí nián, jiē chéng zhǒng zhōng chén zǐ sūn suī huò cún, bài wū mài zuò xīn.
去來四十年,皆成冢中塵;子孫雖或存,敗屋賣作薪。
cǐ yì hé zuì zāi, bù guò zuò yī pín.
此亦何罪哉,不過坐一貧。
wǒ xìng wèi zhì cǐ, yì fù zhuō móu shēn, wú fàn kě bǔ rǔ, chù mù chéng bēi xīn.
我幸未至此,亦復拙謀身,無飯可哺汝,觸目成悲辛。
“皆成冢中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