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理庶可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茲理庶可廣”全詩
向來云濤盤,眾力亦不細。
呀坑瞥眼過,飛櫓本無蒂。
得失瞬息間,致遠宜恐泥。
百慮視安危,分明曩賢計。
茲理庶可廣,拳拳期勿替。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解憂》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解憂》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減少米糧分給同舟的人,思慮重重行路艱辛。
往日的云濤綿延不絕,眾人的力量也不算微不足道。
缺口閃爍而過,行船在空中搖擺。
得與失只是短暫的一瞬間,實現遠大目標怕沉默不語。
百般擔憂看安危,清楚曾經英明的決策。
這個理念應該被廣泛傳播,真誠地希望我們能不替代地相信。
詩意:
《解憂》這首詩寫的是船上的眾人共同努力解決困難的場景。詩中描述了如何減少食物供給來幫助同行的人,同時也描繪了路途艱辛和思慮重重。詩人通過表達云濤綿延不絕以及眾人的力量不可小覷,強調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于困難與目標的看法。他用“缺口閃爍而過”形容瞬間的得與失,告訴人們實現遠大目標需要堅持不懈。然后,詩人提到了百般擔憂的視角,強調了曾經英明的決策,并呼吁世人廣泛傳播這樣的理念,不要輕易替代信任,而要真誠地團結起來。
賞析:
《解憂》通過描述船上的眾人合作克服困難的情景,反映了杜甫對于團結合作的思考和推崇。詩中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手法,以形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觀點和情感。通過詩人的抒發,引起人們對于團結合作和堅持的思考,激勵人們在困境中不放棄,勇往直前。這首詩意境高遠,用充滿哲理和深意的語言,表明了詩人對于人類團結共進和積極奮斗的思考與期望。
“茲理庶可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ě yōu
解憂
jiǎn mǐ sàn tóng zhōu, lù nán sī gòng jì.
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
xiàng lái yún tāo pán, zhòng lì yì bù xì.
向來云濤盤,眾力亦不細。
ya kēng piē yǎn guò, fēi lǔ běn wú dì.
呀坑瞥眼過,飛櫓本無蒂。
dé shī shùn xī jiān, zhì yuǎn yí kǒng ní.
得失瞬息間,致遠宜恐泥。
bǎi lǜ shì ān wēi, fēn míng nǎng xián jì.
百慮視安危,分明曩賢計。
zī lǐ shù kě guǎng, quán quán qī wù tì.
茲理庶可廣,拳拳期勿替。
“茲理庶可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