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年行出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壯年行出塞”全詩
壯年行出塞,晚歲病還家。
積憤憑誰豁,孤忠袛自嗟。
今朝茅屋底,隱約聽霜笳。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縱筆》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縱筆》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命運和個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道何時定?
人生固有涯。
壯年行出塞,
晚歲病還家。
積憤憑誰豁,
孤忠袛自嗟。
今朝茅屋底,
隱約聽霜笳。
詩詞的詩意是在探討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預測性。作者通過提問“天道何時定?”來表達對宇宙規律和命運的疑問。他認為人生的軌跡是注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限度。
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命運的無常:詩詞中的“壯年行出塞,晚歲病還家”描繪了一個人生的旅程。壯年時期,人們積極奮斗,追求理想和抱負;而晚年時期,疾病和衰老使人不得不回到家中。這種轉變展示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變遷。
2. 對命運的無奈:詩詞中的“積憤憑誰豁,孤忠袛自嗟”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自己堅守信念的痛苦。作者感到自己的憤怒和忠誠無法得到宣泄和認可,只能自怨自艾。
3. 生活的寂寞:詩詞的最后兩句“今朝茅屋底,隱約聽霜笳”描繪了作者此刻的生活狀態。茅屋象征著簡樸和寂寞,而聽到隱約的霜笳聲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命運和個人遭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無常和生活寂寞的感慨。它展示了作者對命運的疑問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壯年行出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òng bǐ
縱筆
tiān dào hé shí dìng? rén shēng gù yǒu yá.
天道何時定?人生固有涯。
zhuàng nián xíng chū sài, wǎn suì bìng huán jiā.
壯年行出塞,晚歲病還家。
jī fèn píng shuí huō, gū zhōng dī zì jiē.
積憤憑誰豁,孤忠袛自嗟。
jīn zhāo máo wū dǐ, yǐn yuē tīng shuāng jiā.
今朝茅屋底,隱約聽霜笳。
“壯年行出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