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下馬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至今下馬墳”全詩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議論主中和,人才進耆老。
至今下馬墳,不生刺人草。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為韻》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為韻》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父昔在朝,騰上唯恐早。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議論主中和,人才進耆老。
至今下馬墳,不生刺人草。
詩意:
這首詩詞是陸游寫給陳魯山的回信。陸游在詩中表達了對陳魯山的敬佩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大父昔在朝,騰上唯恐早。”表達了陸游對陳魯山的敬仰之情。陳魯山是陸游的長輩,曾在朝廷中任職,而陸游則是在他之后才進入仕途。陸游以“大父”稱呼陳魯山,顯示了對他的尊重和敬意。
接下來的兩句“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描繪了陸游自己的境遇。他在官場中淡泊名利,不事攀附,因此感到自己的生活如同枯木一般冷寂。這也可以理解為陸游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他認為人生如同草木一樣,終將枯萎。
接下來的兩句“議論主中和,人才進耆老。”表達了陸游對陳魯山的贊美。陳魯山在朝廷中主持公正,能夠平衡各方利益,因此受到了人們的贊譽。而陸游則認為,人才應該在年老之時更加有所作為,不應該因為年齡而被邊緣化。
最后兩句“至今下馬墳,不生刺人草。”表達了陸游對自己和陳魯山的思念之情。陸游說自己已經下馬歸隱,不再涉足官場,而陳魯山則已經去世。他們的墓地上沒有長出刺人的草,這是一種寓意,表示他們的墓地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愛護。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陳魯山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通過描繪自己的境遇和對陳魯山的贊美,陸游表達了對人生和時代的深刻思考。
“至今下馬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lǔ shān shí shī yǐ mèng xià cǎo mù zhǎng rào wū shù fú shū wèi yùn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為韻
dà fù xī zài cháo, téng shàng wéi kǒng zǎo.
大父昔在朝,騰上唯恐早。
dàn rán qīng bān zhōng, huī hán ér mù gǎo.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yì lùn zhǔ zhōng hé, rén cái jìn qí lǎo.
議論主中和,人才進耆老。
zhì jīn xià mǎ fén, bù shēng cì rén cǎo.
至今下馬墳,不生刺人草。
“至今下馬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