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敲不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柴門敲不應”全詩
云邊安井臼,竹里過比鄰。
洗術分巖瀑,烹芝束澗薪。
柴門敲不應,疑是避秦人。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山家》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家》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山間田園景色和山家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月寬閑地,
溪山隱遯身。
云邊安井臼,
竹里過比鄰。
洗術分巖瀑,
烹芝束澗薪。
柴門敲不應,
疑是避秦人。
中文譯文:
在這寬闊寧靜的山間,
我隱遁于溪水和山林之中。
云端邊上有一口安寧的井,
竹林中經過鄰近的村舍。
我在瀑布旁洗滌著采摘的食材,
在澗邊束起了采摘的芝草。
敲打柴門卻沒有回應,
仿佛是在躲避秦朝的人們。
詩意和賞析:
《山家》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間自然景色和山家的生活細節,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自由和遠離塵囂的向往。詩中的山家是一個隱居于山林之間的避世之所,作者通過描繪自然環境來展示山家的寧靜與安逸。風月寬閑的描述表明這里的時間流逝得悠閑自在,沒有壓力和束縛。
詩中的溪水和山林成為作者遁世的伴侶,他在竹林中經過鄰近的村舍,彷佛與世隔絕,獨自一人享受山林的寧靜。云邊的安井臼是山家的水源,給人一種安詳和安全感。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場景。他在瀑布旁洗滌著采摘的食材,烹煮菜肴時用束起的采摘芝草作為燃料。這些細節展現了山家的簡樸生活和與自然的親近。
最后兩句表達了柴門敲打卻沒有回應的情景,作者疑心是有人來找他,也可能是在避開塵世的紛擾。這種避秦人的聯想,暗示了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渴望。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自然的崇拜,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自由和清凈生活的追求。它是陸游隱居山林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塵世的厭倦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的抒發。這首詩詞展示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和對紛擾世俗的回避,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寧靜、淡泊和超脫的意境。
“柴門敲不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iā
山家
fēng yuè kuān xián dì, xī shān yǐn dùn shēn.
風月寬閑地,溪山隱遯身。
yún biān ān jǐng jiù, zhú lǐ guò bǐ lín.
云邊安井臼,竹里過比鄰。
xǐ shù fēn yán pù, pēng zhī shù jiàn xīn.
洗術分巖瀑,烹芝束澗薪。
zhài mén qiāo bù yīng, yí shì bì qín rén.
柴門敲不應,疑是避秦人。
“柴門敲不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