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無來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京洛無來信”全詩
寧知墓木拱,不見塞塵清。
京洛無來信,江淮尚宿兵。
何時青海月,重照漢家營?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北望》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望》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我初生歲,中原失太平。
曾經我剛出生的時候,中原地區失去了太平盛世。
寧知墓木拱,不見塞塵清。
我寧愿知道墳墓上的樹木拱起,也不愿看到邊塞上的塵土清掃。
京洛無來信,江淮尚宿兵。
京城和洛陽沒有來信,江淮地區仍有駐守的軍隊。
何時青海月,重照漢家營?
什么時候青海的明月能夠重照漢家的軍營?
詩意:
《北望》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動蕩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寧的期盼。詩中的"中原失太平"指的是宋代中原地區的政治動蕩和戰亂,而"墓木拱"和"塞塵清"則是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安寧和清凈的向往。詩中還提到了京城和洛陽沒有來信,江淮地區仍有駐守的軍隊,這暗示了戰亂的持續和不安定的局勢。最后,作者希望能夠看到青海的明月能夠照亮漢家的軍營,表達了對國家安寧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向往。
賞析:
《北望》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寧的期盼。通過對比墓木拱和塞塵清的意象,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安寧和清凈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戰亂和不安定的局勢。詩中的"京洛無來信,江淮尚宿兵"一句,通過對京城、洛陽和江淮地區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時局的動蕩和不安。最后,詩人以"何時青海月,重照漢家營"的問句,表達了對國家安寧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寧的關切,展現了他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憂慮,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京洛無來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wàng
北望
xī wǒ chū shēng suì, zhōng yuán shī tài píng.
昔我初生歲,中原失太平。
níng zhī mù mù gǒng, bú jiàn sāi chén qīng.
寧知墓木拱,不見塞塵清。
jīng luò wú lái xìn, jiāng huái shàng sù bīng.
京洛無來信,江淮尚宿兵。
hé shí qīng hǎi yuè, zhòng zhào hàn jiā yíng?
何時青海月,重照漢家營?
“京洛無來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