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千載離騷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為千載離騷計”全詩
不為千載離騷計,屈子何由澤畔來?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讀唐人愁詩戲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唐人愁詩戲作》是陸游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唐代文人才華未能充分發揮的憂慮,以及對自己才華未被珍視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恐文人未盡才,
常教零落在蒿萊。
不為千載離騷計,
屈子何由澤畔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憂慮和感嘆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對唐代文人才華未能充分發揮的擔憂。作者認為,天地恐怕是因為文人的才華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常常看到他們黯然離去,像是零落在蒿萊之間。蒿萊是一種草木茂盛的地方,這里象征著文人的才華被埋沒或被忽視的境況。
接著,作者提到了離騷,離騷是屈原創作的一篇詩篇,表達了屈原對國家的憂慮和自己的失意。作者說自己并不像屈原那樣,為了千載后人的離騷而計劃著自己的創作。屈子是屈原的別稱,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作者問道,屈子又如何能夠從澤畔(指湖泊邊上)來到這里,也就是說,自己的才華是否能夠被人們所理解和珍視。
這首詩詞通過對唐代文人才華未能充分發揮的憂慮和對自己才華未被珍視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文人境遇的思考和對自身價值的反思。它展現了作者對文學創作和才華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代和社會的不滿和憂慮。
“不為千載離騷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táng rén chóu shī xì zuò
讀唐人愁詩戲作
tiān kǒng wén rén wèi jǐn cái, cháng jiào líng luò zài hāo lái.
天恐文人未盡才,常教零落在蒿萊。
bù wéi qiān zǎi lí sāo jì, qū zǐ hé yóu zé pàn lái?
不為千載離騷計,屈子何由澤畔來?
“不為千載離騷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