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清源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水清源曲”全詩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晚來高興盡,搖蕩菊花期。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九日曲江》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曲江》
綴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晚來高興盡,搖蕩菊花期。
譯文:
用茱萸裝點席子,花船荷花凋謝。
季秋將近一半,九月之意兼悲。
江水清澈源頭曲,荊門之路讓人疑。
晚來高興已盡,搖曳在菊花盛開的時期。
詩意:
《九日曲江》是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通過描繪九月中的曲江景色和生活變遷,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逝去的惋惜和對人生短暫的悲涼之情。詩句中的席子上綴滿茱萸和浮舟上的菡萏,暗喻了時光黃昏的景象和人生的衰老。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歲月變遷的深感嘆息。
賞析:
《九日曲江》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季秋時節的曲江景色。詩中運用了茱萸、菡萏、江水、荊門和菊花等意象,富有鮮明的畫面感。詩的結構嚴謹,押韻工整,給人以舒適的感覺。通過將詩人對曲江景色的描繪與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相結合,展現了詩人的感慨和情緒的變化。整首詩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和悲涼之情,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意義和光陰流逝的思考。
“江水清源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qǔ jiāng
九日曲江
zhuì xí zhū yú hǎo, fú zhōu hàn dàn shuāi.
綴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
jì qiū shí yù bàn, jiǔ rì yì jiān bēi.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jiāng shuǐ qīng yuán qū, jīng mén cǐ lù yí.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wǎn lái gāo xìng jìn, yáo dàng jú huā qī.
晚來高興盡,搖蕩菊花期。
“江水清源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