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僊凡自此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僊凡自此分”全詩
半谷傳樵響,中林過鹿群。
蟲鎪葉成篆,風蹙水生紋。
不蹋溪橋路,僊凡自此分。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巢山》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巢山》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隱居在巢山之中的景象,表達了他遠離塵囂、追求寧靜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巢山避世紛,身隱萬重云。
半谷傳樵響,中林過鹿群。
蟲鎪葉成篆,風蹙水生紋。
不蹋溪橋路,僊凡自此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巢山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表達了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的巢山是一個隱居的地方,作者選擇在這里避開塵囂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他身隱在萬重云中,意味著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世隔絕。
其次,詩中描繪了巢山的自然景色。半谷傳來樵夫的斧聲,中林中有鹿群穿行。這些描寫展示了山林的寧靜和生機,與作者內心追求的寧靜相呼應。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界的細微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蟲子咬食葉子形成了篆刻般的痕跡,風吹起的水波形成了紋路。這些景象都是微小而平凡的,但作者通過觀察它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寧靜。
最后兩句“不蹋溪橋路,僊凡自此分”,表達了作者不再踏上塵世的橋梁,與塵世分離,追求僊凡(仙人)的生活。這是作者對塵世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的最終歸宿。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作者內心的追求,表達了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寧靜的追求,給人以平和寧靜的感受。
“僊凡自此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shān
巢山
cháo shān bì shì fēn, shēn yǐn wàn zhòng yún.
巢山避世紛,身隱萬重云。
bàn gǔ chuán qiáo xiǎng, zhōng lín guò lù qún.
半谷傳樵響,中林過鹿群。
chóng sōu yè chéng zhuàn, fēng cù shuǐ shēng wén.
蟲鎪葉成篆,風蹙水生紋。
bù tà xī qiáo lù, xiān fán zì cǐ fēn.
不蹋溪橋路,僊凡自此分。
“僊凡自此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