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壁題名半闕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壁題名半闕訛”全詩
林蟬欲斷暮復急,竹露如傾秋更多。
半俸漸償賒酒券,故衫已換釣魚蓑。
西窗一看枯棋罷,歸去還憂爛斧柯。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野寺》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寺》是宋代文學家陸游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寺
僧壁題名半闕訛,
重來嘆息屢摩挲。
林蟬欲斷暮復急,
竹露如傾秋更多。
半俸漸償賒酒券,
故衫已換釣魚蓑。
西窗一看枯棋罷,
歸去還憂爛斧柯。
譯文:
在野外的寺廟里,
僧壁上的題字半幅錯誤,
我一再前來,嘆息不已,反復摩挲。
林中蟬鳴欲斷,黃昏時分又變得急促,
竹葉上的露水如傾,秋天的露水更多。
部分俸祿逐漸還清了酒債,
舊衣已經換成了釣魚的蓑衣。
我從西窗望出去,發現枯棋已經罷了,
回歸故里仍然憂慮破損的斧柯。
詩意:
《野寺》描繪了陸游游歷野外寺廟的情景,其中借景抒發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僧壁題名半闕訛,表達了作者對記憶的懷疑和對文化傳承的擔憂。作者多次前來嘆息和摩挲,映射出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現實的反思。
詩中的林蟬和竹露是自然景物的象征,林蟬欲斷、竹露如傾,表達出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通過這種自然景物的描繪,作者借以暗示自己的歲月不再,時光匆匆。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的生活情境。半俸漸償賒酒券,故衫已換釣魚蓑,表達了作者經濟拮據的境況,但他仍然堅持努力還清債務。西窗一看枯棋罷,歸去還憂爛斧柯,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擔憂,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
賞析:
《野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情境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記憶模糊、生活困境和未來迷茫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融入了對文化傳承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自我境遇的獨特洞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整首詩詞抒發了一種淡然而憂傷的情緒,給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間。
“僧壁題名半闕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sì
野寺
sēng bì tí míng bàn quē é, chóng lái tàn xī lǚ mā sā.
僧壁題名半闕訛,重來嘆息屢摩挲。
lín chán yù duàn mù fù jí, zhú lù rú qīng qiū gèng duō.
林蟬欲斷暮復急,竹露如傾秋更多。
bàn fèng jiàn cháng shē jiǔ quàn, gù shān yǐ huàn diào yú suō.
半俸漸償賒酒券,故衫已換釣魚蓑。
xī chuāng yī kàn kū qí bà, guī qù hái yōu làn fǔ kē.
西窗一看枯棋罷,歸去還憂爛斧柯。
“僧壁題名半闕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