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歛金鑄巨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歛金鑄巨人”全詩
歛金鑄巨人,豈復畏鉏耰?千載惡名在,尚與黃河流。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六經》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經》是宋代文學家陸游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秦人燔六經,
非與經為仇,
方其勇決時,
亦為子孫謀。
歛金鑄巨人,
豈復畏鉏耰?
千載惡名在,
尚與黃河流。
詩意:
這首詩詞反映了陸游對秦人焚燒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和《論語》)的行為的思考和感慨。陸游認為,秦人焚燒六經并不是與這些經書為敵,而是在表達他們勇敢果斷的時刻,為自己的子孫著想。他們集中財富,鑄造了巨大的人像,豈會再畏懼農耕的耰耕之具?然而,千百年過去了,那個惡名仍然存在,就像黃河不斷地流淌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反諷的方式表達了陸游對秦人焚燒六經的看法。《六經》的開頭寫道“秦人燔六經”,暗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這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劇。陸游并不是在批評焚書的行為,而是在思考背后的動機和結果。他認為,秦人焚燒六經并不是對經書本身的仇恨,而是在表達他們勇敢果斷的時刻,為自己的子孫著想。這種思考方式頗具啟示意義,暗示著人們在歷史中的行為往往有著復雜的動機和背后的考量。
詩中的“歛金鑄巨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秦人集中財富、鑄造巨大的人像的場景,顯示出他們的權勢和傲慢。與此同時,陸游通過提到“畏鉏耰”來暗示,秦人的焚書行為使他們丟失了對農耕勞動的敬畏,將金錢和權力看作是至高無上的。最后兩句“千載惡名在,尚與黃河流”,表達了秦人焚書的惡名流傳千古,就像黃河水流一樣不斷延續。這種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惡名的警醒,使這首詩詞更具深意。
總體而言,陸游通過《六經》這首詩詞,以婉約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對秦人焚燒六經的行為進行了思考和批判,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歷史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歛金鑄巨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jīng
六經
qín rén fán liù jīng, fēi yǔ jīng wèi chóu, fāng qí yǒng jué shí, yì wèi zǐ sūn móu.
秦人燔六經,非與經為仇,方其勇決時,亦為子孫謀。
hān jīn zhù jù rén, qǐ fù wèi chú yōu? qiān zǎi è míng zài, shàng yǔ huáng hé liú.
歛金鑄巨人,豈復畏鉏耰?千載惡名在,尚與黃河流。
“歛金鑄巨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