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傍青門學種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傍青門學種瓜”全詩
自知白發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
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寫了杜甫與鄭八丈南史共賞春江景色、品味美酒的情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雀啄江頭黃柳花,
鸂鶒滿晴沙。
自知白發非春事,
且盡芳尊戀物華。
近侍即今難浪跡,
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文力猶強健,
豈傍青門學種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與鄭八丈南史一同欣賞美景、飲酒作樂的情景。詩人以雀啄黃柳花、鸂鶒(鷗鷺)盈滿晴朗的沙灘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春江的景色。
詩的第二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他自知已經年老,白發不再是春光的象征,所以他要盡情享受現在的美酒佳肴,沉浸在醉人的芳香之中。
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對近侍身份的追憶和對無家可歸的憂慮。他曾經有過近侍的身份,但現在卻難以過上漂泊的生活。他更加明白自己已經沒有了家,沒有了安身之所。
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鄭八丈南史的贊賞,他們雖身份不同,但鄭八丈的才華和精力依然強健。詩人借此來反襯自己的境遇,表達了對壯志未酬和生活困境的感慨。
整首詩形象地展現了杜甫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的思考,既有對美景和美酒的享受,又有對自己身世和社會狀況的反思。詩中所表達的苦衷與自嘲,體現了杜甫的豪邁情懷和社會關懷。
“豈傍青門學種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ǔ jiāng péi zhèng bā zhàng nán shǐ yǐn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què zhuó jiāng tóu huáng liǔ huā, xī chì mǎn qíng shā.
雀啄江頭黃柳花,鸂鶒滿晴沙。
zì zhī bái fà fēi chūn shì,
自知白發非春事,
qiě jǐn fāng zūn liàn wù huá.
且盡芳尊戀物華。
jìn shì jí jīn nán làng jī, cǐ shēn nà de gèng wú jiā.
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
zhàng rén wén lì yóu qiáng jiàn, qǐ bàng qīng mén xué zhòng guā.
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豈傍青門學種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