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若淵源六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若淵源六經”全詩
直使超然有得,豈若淵源六經。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六言雜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言雜興》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熟讀大小止觀,
精思內外黃庭。
直使超然有得,
豈若淵源六經。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知識和智慧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理解和追求。它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廣泛閱讀大小篇章,深入思考內外之道,才能獲得超然的境界和真正的收獲。作者認為,這種超然的境界遠遠不如深入研究六經(即儒家經典)來得真正深刻。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陸游對知識和學問的獨特見解。首先,他強調了廣泛閱讀的重要性。"熟讀大小止觀"意味著要熟悉并廣泛地閱讀不同類型的著作,包括大篇章和小作品。這種廣泛的閱讀可以為我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和觀點,拓寬我們的思維和見識。
其次,陸游提到"精思內外黃庭",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僅僅讀書是不夠的,還需要反思和深入思考所學的知識。"內外黃庭"指的是內心和外在世界。通過思考內外的事物和現象,我們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洞察。
接著,陸游提出了"直使超然有得"的觀點,即通過廣泛閱讀和深思熟慮,我們可以達到超越塵世的境界,并從中獲得真正的收獲。這種超然并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在廣泛的知識基礎上,能夠超越平凡的眼界,獲得更高的境界。
最后,陸游以"豈若淵源六經"作為結尾,暗示了他對學問的更高追求。盡管廣泛閱讀和深思熟慮可以帶來一定的收獲,但與深入研究經典著作相比,它們仍然是有限的。陸游認為真正的知識和智慧源于對經典的深入研究,這是達到更高境界的關鍵所在。
總之,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學問的獨特見解和對知識追求的態度。它鼓勵廣泛閱讀和深思熟慮,并強調深入研究經典的重要性。通過這些努力,我們可以超越凡俗,獲得更高的境界和真正的智慧。
“豈若淵源六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án zá xìng
六言雜興
shú dú dà xiǎo zhǐ guān, jīng sī nèi wài huáng tíng.
熟讀大小止觀,精思內外黃庭。
zhí shǐ chāo rán yǒu de, qǐ ruò yuān yuán liù jīng.
直使超然有得,豈若淵源六經。
“豈若淵源六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