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少陵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昔聞少陵翁”全詩
退之更可憐,至謂豁可恥。
放翁獨不然,頑頓世無比,齒搖忽脫去,取視乃大喜。
譬如大木拔,豈有再安理。
咀嚼浩無妨,更覺彘肩美。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齒落》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齒落》是一首宋代陸游的詩詞,描述了作者年老齒落的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曾聽聞少陵的老人,頭發雪白卻珍惜掉落的牙齒。
將其退還更可憐,甚至稱其為羞恥。
但是放牧的老人卻不然,頑強地承受著歲月無情的打擊。
牙齒搖動突然脫落,取而代之的是欣喜無比的心情。
就像一棵大樹被拔起,又怎么可能再重新安放呢?
盡情咀嚼并不妨礙美感,反而更覺得豬肩肉美味無比。
詩意:
這首詩詞借老人齒落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對衰老和世事變遷的思考。詩中的少陵翁代表了老年人,他對自己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衰退感到惋惜,特別是對牙齒的流失感到羞恥。然而,與少陵翁不同的是,放翁(指自己)在面對歲月無情的打擊時,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品質。作者通過對牙齒脫落的描寫,表達了人生不可避免的衰老和變遷,以及對生命中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的珍惜和思考。
賞析:
《齒落》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少陵翁和放翁的對比,突出了放翁的堅韌和樂觀態度。牙齒的脫落象征著衰老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作者并不因此感到沮喪,反而從中找到了喜悅和美好。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傳遞給讀者一種珍惜當下、樂觀面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中的比喻形象生動鮮明,如將牙齒脫落比作拔起大樹,既表達了牙齒的無法恢復,也暗示了生命的無常和不可逆轉的變化。同時,詩人以咀嚼彘肩美的例子,強調了人生的享受和美好,即使面對衰老和變遷,依然能夠從中體味到生命的滋味。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老人齒落的描寫,表達了對衰老和時間流逝的思考,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它以簡單樸素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深邃思考和對生命的獨特感悟,使讀者對生命的短暫和美好產生共鳴。
“昔聞少陵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ǐ luò
齒落
xī wén shǎo líng wēng, hào shǒu xī duò chǐ.
昔聞少陵翁,皓首惜墮齒。
tuì zhī gèng kě lián, zhì wèi huō kě chǐ.
退之更可憐,至謂豁可恥。
fàng wēng dú bù rán, wán dùn shì wú bǐ, chǐ yáo hū tuō qù, qǔ shì nǎi dà xǐ.
放翁獨不然,頑頓世無比,齒搖忽脫去,取視乃大喜。
pì rú dà mù bá, qǐ yǒu zài ān lǐ.
譬如大木拔,豈有再安理。
jǔ jué hào wú fáng, gèng jué zhì jiān měi.
咀嚼浩無妨,更覺彘肩美。
“昔聞少陵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