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勿外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兒童勿外求”全詩
談理一家說,蠹民千載憂。
橫流當有自,獨立豈相仇。
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秋夜紀懷》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紀懷》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瞿曇起西域,老氏奮中州。
談理一家說,蠹民千載憂。
橫流當有自,獨立豈相仇。
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人民疾苦的思考與關切。通過描繪瞿曇(指佛教僧侶)離開中原地區前往西域,老氏(指作者自稱)在中原地區奮發圖強的景象,作者探討了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議題。他認為,當時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使人民憂心忡忡,而這些問題應該由當權者來解決,而不是由普通人去承擔。他主張個體應該保持獨立的立場,而不是相互爭斗。最后,他強調了傳世的詩書對于教育兒童的重要性,呼吁年輕人不要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而是應該努力學習傳統文化。
賞析:
《秋夜紀懷》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慨。詩中的瞿曇和老氏象征了不同的人物角色,瞿曇代表著遠離亂世的僧侶,而老氏代表著在中原地區努力奮斗的普通人。通過對這兩個角色的對比,作者反映了自己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關切。他認為社會的問題應該由當政者解決,而不應由普通人來承擔。他呼吁個體應該保持獨立的立場,避免相互爭斗和傷害。最后,他強調了傳世的詩書對于教育兒童的重要性,希望年輕一代能夠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過分追求功名利祿。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句和明確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個體責任的呼喚。通過對不同角色和立場的描繪,詩人對社會和個人的態度進行了探討,展現了他對社會和人民疾苦的關切,以及對傳統文化和教育的重視。這首詩詞既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也是對個人修身養性的呼吁,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教育意義。
“兒童勿外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jì huái
秋夜紀懷
qú tán qǐ xī yù, lǎo shì fèn zhōng zhōu.
瞿曇起西域,老氏奮中州。
tán lǐ yī jiā shuō, dù mín qiān zǎi yōu.
談理一家說,蠹民千載憂。
héng liú dāng yǒu zì, dú lì qǐ xiāng chóu.
橫流當有自,獨立豈相仇。
chuí shì shī shū zài, ér tóng wù wài qiú.
垂世詩書在,兒童勿外求。
“兒童勿外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