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孰能忘忌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議論孰能忘忌諱”全詩
養心雖若冰將釋,憂國猶虞火未然。
議論孰能忘忌諱?人材正要越拘攣。
群公亦采芻蕘否?貞觀開元在目前。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憂國》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憂國》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恩許還山已六年,
誓憑耕稼餞華顛。
養心雖若冰將釋,
憂國猶虞火未然。
議論孰能忘忌諱?
人材正要越拘攣。
群公亦采芻蕘否?
貞觀開元在目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國家憂慮的情感。陸游曾經受到皇帝的恩典,被賜予了一些榮譽,但他選擇放棄這些榮譽,回歸田園生活。他發誓要依靠自己的勞動來迎接興盛和榮耀。盡管他的內心像冰一樣冷靜,但他仍然擔心國家的未來,就像火焰還未燃起一樣。他提到了人們的議論和批評,暗示他們不能忘記忌諱,不能放棄對國家的關注。他還提到了貞觀和開元兩個時期,這是兩個歷史上被認為是盛世的時代,暗示他希望國家能夠重現昔日的繁榮。
賞析:
《憂國》展現了陸游作為一位憂國憂民的文人的情懷。他放棄了權力和地位,選擇回歸農田,表達了他對自然和樸實生活的向往。他的內心雖然冷靜,但對國家的憂慮卻始終存在。他提到了議論和批評,表明他對社會輿論的關注,并希望人們能夠正視國家的問題。他引用了貞觀和開元兩個盛世時期,表達了他對國家復興的期望。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陸游的憂國之情,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文人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議論孰能忘忌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guó
憂國
ēn xǔ hái shān yǐ liù nián, shì píng gēng jià jiàn huá diān.
恩許還山已六年,誓憑耕稼餞華顛。
yǎng xīn suī ruò bīng jiāng shì, yōu guó yóu yú huǒ wèi rán.
養心雖若冰將釋,憂國猶虞火未然。
yì lùn shú néng wàng jì huì? rén cái zhèng yào yuè jū luán.
議論孰能忘忌諱?人材正要越拘攣。
qún gōng yì cǎi chú ráo fǒu? zhēn guān kāi yuán zài mù qián.
群公亦采芻蕘否?貞觀開元在目前。
“議論孰能忘忌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