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何處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零何處歸”全詩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螢火》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螢火
幸運地因為腐草而出現,我敢靠近太陽自由地飛翔。
雖未到達書卷,但能點亮客人的衣服。
隨著風隔著幔帳,像雨水一樣在林木旁微弱地閃爍。
在十月的清晨,寒霜沉重,我飄零無處可歸。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描述了一只螢火蟲的自由飛翔和艱辛生活的畫面。螢火蟲出現在腐草之中,因為有腐草的氣息才能存在,它敢于接近太陽并自由飛翔。盡管它還未接觸到書卷的知識,但它的光亮能照亮別人,點亮他們的衣服。它隨風飛過,隔著幔帳,微弱地閃爍在樹林旁,與雨水一樣。然而,在寒冷的十月,寒霜降臨,它無處可歸,飄零在四處。這首詩表達了螢火蟲自由飛翔卻無處可歸的悲涼境遇,通過對螢火蟲的描寫,抒發了杜甫對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反思。詩中簡潔的語言和自然景象的描繪,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感染力。
“飄零何處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ng huǒ
螢火
xìng yīn fǔ cǎo chū, gǎn jìn tài yáng fēi.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
wèi zú lín shū juàn, shí néng diǎn kè yī.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suí fēng gé màn xiǎo, dài yǔ bàng lín wēi.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
shí yuè qīng shuāng zhòng, piāo líng hé chǔ guī.
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飄零何處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