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已揚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水已揚波”全詩
黃云高未動,白水已揚波。
羌婦語還哭,胡兒行且歌。
將軍別換馬,夜出擁雕戈。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日暮》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日暮》
日落風亦起,
城頭鳥尾訛。
黃云高未動,
白水已揚波。
羌婦語還哭,
胡兒行且歌。
將軍別換馬,
夜出擁雕戈。
【中文譯文】
太陽落下,風也起了,
城頭鳥雀飛過,
天空中黃色的云朵高高懸浮著,
白色的水波已經泛起來了。
羌族婦女還在哭泣,
胡族的男子正在行進,同時唱著歌。
將軍們換上新馬,
夜晚出征,手握雕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日暮》描述了日落時分的一幅壯麗景象,描繪了邊塞軍隊離開家鄉出征的場景。
詩人杜甫通過描寫天空中的景色,表達了日落時分的壯麗和神秘之感。他用詞簡潔明了,用五言句式,將太陽落下后的景象與邊塞的軍事活動相聯系起來,表達了他對邊塞英雄的崇敬和關注。
黃云高未動,白水已揚波,通過作者描繪天空中的黃云和河水的波浪,把光怪陸離的景色與戰爭氣息相融合,更加突出了邊塞的英雄氣概。
羌婦語還哭,胡兒行且歌,這兩句是對邊塞軍民的真實寫照。羌族婦女的淚水和胡族男子的歌聲,構成了一幅邊塞脫俗的畫面。將軍們將要換馬出征,持雕鞍,夜晚出發。這里展示了邊塞將士們為了保衛家園,為了國家的邊疆安全不惜一切的英勇精神。
整首詩以日落時分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具體而生動的描寫,映射出邊塞戰爭的動態與悲壯,展現了詩人對邊塞軍民的崇敬與敬意。詩中的鳥尾訛意味深長,有著多種解讀空間。整首詩以寫景穿插議論的方式,展示了邊塞軍民的英勇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稱贊和敬佩。
“白水已揚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ì mù
日暮
rì luò fēng yì qǐ, chéng tóu niǎo wěi é.
日落風亦起,城頭鳥尾訛。
huáng yún gāo wèi dòng, bái shuǐ yǐ yáng bō.
黃云高未動,白水已揚波。
qiāng fù yǔ hái kū, hú ér xíng qiě gē.
羌婦語還哭,胡兒行且歌。
jiāng jūn bié huàn mǎ, yè chū yōng diāo gē.
將軍別換馬,夜出擁雕戈。
“白水已揚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