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樹千回事已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樹千回事已非”全詩
讀書十紙勤雖在,上樹千回事已非。
仗馬曾鳴宜取斥,牧羝雖乳亦忘歸。
余生自笑知何似?萬里遼天老令威。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庵中獨居感懷》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庵中獨居感懷》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愈龍鍾發愈稀,
流年冉冉迫殘暉。
讀書十紙勤雖在,
上樹千回事已非。
仗馬曾鳴宜取斥,
牧羝雖乳亦忘歸。
余生自笑知何似?
萬里遼天老令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在庵中獨居時的感懷。詩人感嘆自己的身體日漸衰老,頭發越來越稀疏,時間的流逝像殘陽一樣迫近。盡管他勤奮地讀書,但讀了十卷書,卻發現自己的心思已經不再如從前。曾經仗著馬兒的鳴叫而自豪,如今卻覺得應該將其驅逐。牧羊雖然還在哺乳,但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詩人自嘲地笑著,意識到自己的余生與過去相比已經不再相似,仿佛在廣闊的天空下,萬里遼闊的天地也變得老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通過描繪自己身體的變化和心思的轉變,詩人展現了歲月無情的沖擊和個人經歷的變遷。詩中的比喻和意象,如龍鍾、殘暉、讀書十紙、上樹千回等,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人的自嘲和對過去的回憶,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發了讀者對時間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展現了陸游獨特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洞察。
“上樹千回事已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zhōng dú jū gǎn huái
庵中獨居感懷
shēn yù lóng zhōng fā yù xī, liú nián rǎn rǎn pò cán huī.
身愈龍鍾發愈稀,流年冉冉迫殘暉。
dú shū shí zhǐ qín suī zài, shàng shù qiān huí shì yǐ fēi.
讀書十紙勤雖在,上樹千回事已非。
zhàng mǎ céng míng yí qǔ chì, mù dī suī rǔ yì wàng guī.
仗馬曾鳴宜取斥,牧羝雖乳亦忘歸。
yú shēng zì xiào zhī hé sì? wàn lǐ liáo tiān lǎo lìng wēi.
余生自笑知何似?萬里遼天老令威。
“上樹千回事已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