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走得平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走得平野”全詩
孤峰撐蒼昊,大壑裂厚坤。
古穴吹腥風,峭壁掛爪痕。
水浮石楠花,崖絡菖蒲根。
橫策意未饜,褰裳探其源。
絕境豈可名,恨我詩語煩。
須臾蒼云合,便恐白雨翻。
東走得平野,萬里扶桑暾。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龍門洞》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門洞》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來到香積寺,清晨穿越龍門。孤峰撐起蒼天,大峽谷裂開厚重的大地。古老的洞穴吹來腥風,陡峭的巖壁上掛滿了龍爪的痕跡。水面上漂浮著石楠花,峭壁上生長著菖蒲的根。我橫跨著意境,卻未能滿足,掀起裙裾去尋找它的源頭。這絕境是無法被命名的,我為自己的詩言辭而煩惱。轉眼間蒼云合攏,我擔心白雨會傾瀉而下。向東行走,平野延伸萬里,直到扶桑國的輝煌。
這首詩詞以描繪陸游在龍門洞的經歷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我感受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敬畏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中的香積寺和龍門洞是現實中的地點,它們象征著人們對于宗教信仰和自然奇觀的追求。孤峰、大壑、古穴、峭壁等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神秘,同時也凸顯了人類的渺小和無力。
詩中的水浮石楠花和崖絡菖蒲根,以及作者褰裳探源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力和生命源泉的追求。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于意境的追求,但卻感到無法滿足,這體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尋。
最后,詩中的蒼云合攏和白雨翻滾的描寫,以及向東行走、萬里扶桑暾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于未來的擔憂和對于未知的探索。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和抒發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于未來的希冀和追求。
“東走得平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mén dòng
龍門洞
wǒ lái xiāng jī sì, qīng chén lì lóng mén.
我來香積寺,清晨歷龍門。
gū fēng chēng cāng hào, dà hè liè hòu kūn.
孤峰撐蒼昊,大壑裂厚坤。
gǔ xué chuī xīng fēng, qiào bì guà zhǎo hén.
古穴吹腥風,峭壁掛爪痕。
shuǐ fú shí nán huā, yá luò chāng pú gēn.
水浮石楠花,崖絡菖蒲根。
héng cè yì wèi yàn, qiān shang tàn qí yuán.
橫策意未饜,褰裳探其源。
jué jìng qǐ kě míng, hèn wǒ shī yǔ fán.
絕境豈可名,恨我詩語煩。
xū yú cāng yún hé, biàn kǒng bái yǔ fān.
須臾蒼云合,便恐白雨翻。
dōng zǒu dé píng yě, wàn lǐ fú sāng tūn.
東走得平野,萬里扶桑暾。
“東走得平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