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青天行日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朝青天行日轂”全詩
我行萬里跨秦吳,此地固應名二絕。
山川滅沒雪作海,亂墜天花自成態。
狂歌痛飲豪不除,更憶銜枚馳出塞。
蘆摧葦折號饑鴻,欲傅粉墨無良工;摩挲東絹三嘆息,收入放翁詩卷中。
明朝青天行日轂,萬瓦生煙失瓊玉。
世間成壤本相尋,卻看晴山暈眉綠。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擬峴臺觀雪》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峴臺觀雪》是宋代陸游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峴山臺上觀賞雪景的情景,并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垂虹亭上三更月,
擬峴臺前清曉雪。
我行萬里跨秦吳,
此地固應名二絕。
山川滅沒雪作海,
亂墜天花自成態。
狂歌痛飲豪不除,
更憶銜枚馳出塞。
蘆摧葦折號饑鴻,
欲傅粉墨無良工;
摩挲東絹三嘆息,
收入放翁詩卷中。
明朝青天行日轂,
萬瓦生煙失瓊玉。
世間成壤本相尋,
卻看晴山暈眉綠。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垂虹亭上的月光和峴山臺前的清晨雪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贊嘆之情。作者提到自己行走萬里,跨越秦吳兩地,認為這個地方應該被稱為二絕之地,意味著其獨特之處。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山川被雪覆蓋,仿佛變成了一片海洋,天空中的雪花紛紛飄落,形成了獨特的景象。作者以狂歌和痛飲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回憶起曾經馳騁在邊塞的往事。他提到了蘆葦被折斷,饑鴻無處棲息,表達了對戰亂時期的痛惜之情。作者還提到了摩挲東絹(指書籍)并將其收入放翁(指自己)的詩卷中,表達了對文學的熱愛和珍視。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描述了明朝時的景象,青天中的太陽像車輪一樣行駛,萬瓦的房屋冒出炊煙,但卻失去了珍貴的瓊玉。這里作者通過對現實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思考。他認為在世間的成就中,本質上都是相似的,只有通過細致觀察,才能看到晴山上的綠意暈染。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歷史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索。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戰亂時期的痛惜和對文學的熱愛,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明朝青天行日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xiàn tái guān xuě
擬峴臺觀雪
chuí hóng tíng shàng sān gēng yuè, nǐ xiàn tái qián qīng xiǎo xuě.
垂虹亭上三更月,擬峴臺前清曉雪。
wǒ xíng wàn lǐ kuà qín wú, cǐ dì gù yīng míng èr jué.
我行萬里跨秦吳,此地固應名二絕。
shān chuān miè méi xuě zuò hǎi, luàn zhuì tiān huā zì chéng tài.
山川滅沒雪作海,亂墜天花自成態。
kuáng gē tòng yǐn háo bù chú, gèng yì xián méi chí chū sài.
狂歌痛飲豪不除,更憶銜枚馳出塞。
lú cuī wěi zhé hào jī hóng, yù fù fěn mò wú liáng gōng mā sā dōng juàn sān tàn xī, shōu rù fàng wēng shī juàn zhōng.
蘆摧葦折號饑鴻,欲傅粉墨無良工;摩挲東絹三嘆息,收入放翁詩卷中。
míng cháo qīng tiān xíng rì gǔ, wàn wǎ shēng yān shī qióng yù.
明朝青天行日轂,萬瓦生煙失瓊玉。
shì jiān chéng rǎng běn xiàng xún, què kàn qíng shān yūn méi lǜ.
世間成壤本相尋,卻看晴山暈眉綠。
“明朝青天行日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