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老嗟卑卻未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嘆老嗟卑卻未曾”全詩
登高臨遠雖多感,嘆老嗟卑卻未曾。
紙上是非難盡信,人間禍福有相乘。
早知等是枯魚肆,乞水何須望斗升。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登山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山亭》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得天臺古澗藤,
強扶衰疾蹋崚嶒。
登高臨遠雖多感,
嘆老嗟卑卻未曾。
紙上是非難盡信,
人間禍福有相乘。
早知等是枯魚肆,
乞水何須望斗升。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登上山亭的情景,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觀察自然景色,反思人生的喜怒哀樂,以及人們對于名利和是非的追求,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嘆,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登上山亭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首先,作者描述了新得的古澗藤,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山亭上看到了一片新鮮的景色,這種新鮮感使得作者能夠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接著,作者提到自己身體的衰弱和疾病,但他仍然努力支撐著,登上了崚嶒(高山的意思)。這表明作者對于人生的追求和對于真理的探索是不曾停止的。
在登高的過程中,作者感受到了遠處的景色,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思考人生的過程中,對于遠大的目標和遠離塵囂的向往。然而,盡管作者對于人生有著深刻的感悟,但他仍然感嘆自己的老去和卑微。這種感嘆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
接下來,作者提到了紙上是非和人間禍福。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人們對于名利和是非的追求的思考。作者認為紙上的是非難以盡信,人間的禍福也是相互影響的。這種觀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追求名利和爭斗的淡然態度。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追求虛無和徒勞的批判。作者認為如果早知道這些追求只是枯魚肆(沒有意義的事物),那么何必再去追求。乞水何須望斗升,表達了作者認為追求虛無和徒勞是沒有意義的。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個人感慨,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追求虛無的批判。它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現了陸游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于人生的獨到見解。
“嘆老嗟卑卻未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shān tíng
登山亭
xīn dé tiān tāi gǔ jiàn téng, qiáng fú shuāi jí tà léng céng.
新得天臺古澗藤,強扶衰疾蹋崚嶒。
dēng gāo lín yuǎn suī duō gǎn, tàn lǎo jiē bēi què wèi zēng.
登高臨遠雖多感,嘆老嗟卑卻未曾。
zhǐ shàng shì fēi nàn jǐn xìn, rén jiān huò fú yǒu xiāng chéng.
紙上是非難盡信,人間禍福有相乘。
zǎo zhī děng shì kū yú sì, qǐ shuǐ hé xū wàng dòu shēng.
早知等是枯魚肆,乞水何須望斗升。
“嘆老嗟卑卻未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