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溪飛絮看無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墮溪飛絮看無痕”全詩
家人自作清明節,老子來穿綠暗村。
日落啼鴉隨野祭,雨余荒蔓上頹垣。
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寒食臨川道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臨川道中》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寒食節期間行走在臨川道上的情景,表達了對逝去的春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百卉千花了不存,墮溪飛絮看無痕。
家人自作清明節,老子來穿綠暗村。
日落啼鴉隨野祭,雨余荒蔓上頹垣。
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臨川道上的旅途中所見所感。首兩句“百卉千花了不存,墮溪飛絮看無痕”表達了春天的花朵已經凋謝,飄落的絮花也無跡可尋,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的兩句“家人自作清明節,老子來穿綠暗村”表達了作者思念家人的情感。在清明節這個本應與家人團聚的日子里,作者卻獨自在路上行走,感嘆家人的自作清明節,而自己卻只能孤獨地穿越綠暗的村莊。
接著的兩句“日落啼鴉隨野祭,雨余荒蔓上頹垣”描繪了日落時鴉鳴的聲音伴隨著野外祭祀的場景,雨后的荒蔓攀爬在頹垣上,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這些景象與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相呼應。
最后兩句“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表達了作者在路邊遇到一位醉飽的行人,他們互相避讓,但作者卻感到作為一名官員,自己的身份令人羞愧,甚至不如乞討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寒食節期間的孤獨和思鄉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墮溪飛絮看無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lín chuān dào zhōng
寒食臨川道中
bǎi huì qiān huā liǎo bù cún, duò xī fēi xù kàn wú hén.
百卉千花了不存,墮溪飛絮看無痕。
jiā rén zì zuò qīng míng jié, lǎo zi lái chuān lǜ àn cūn.
家人自作清明節,老子來穿綠暗村。
rì luò tí yā suí yě jì, yǔ yú huāng màn shàng tuí yuán.
日落啼鴉隨野祭,雨余荒蔓上頹垣。
dào biān zuì bǎo xiū xiāng bì, zuò lì kān xiū shén qǐ fán.
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墮溪飛絮看無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